二十二、细说或戏说22(1 / 2)

等了一会儿,庞师爷从腰间掏出烟杆,又神秘兮兮抖抖嗖嗖的打开一个小纸包,往杆头里面塞了一些烟丝,点燃了,探向门后道路。按照他的说法,这么做的目的,主要是看看有没有毒气,也能探查里面没有邪气。

“哟,您这烟还有这样的大用处啊?可以探毒啊?”周玉芳打趣,“敢情是自家的独特秘方吧?”

庞师爷摇头晃脑,道:“丫头啊,可不忽悠你,你猜准了,我这烟杆头里的烟叶啊,还真就是独特配方。一杆烟抽出来,吐口气,不仅能辨别附近有没有毒气,还能发现有没有邪气。当然,邪气这一说,打从咱大民国开智以来,真说得少了,毕竟都认为那是满清遗留下的封建迷信糟粕,反正啊,信则有,不信则无,就看你自己是个什么态度了。”

郭婷玉等面面相觑。

庞师爷眯缝着眼睛看了看烟雾的动向,说了声“还好”,也不熄烟,又把烟杆屁股凑在嘴里咂巴两口,晃晃荡荡走了进去,老人味十足,老气横秋的派头也十足。

“他说还好是什么意思?”裘飞鹰低声问周玉芳。

“你问我,我问谁?要是听不懂的外语,我还好翻译,这都是听得懂的中文,你叫我怎么翻译解读?你自己领会吧。”周玉芳白了他一眼,小声嘀咕,眼睛却不觉瞥向郭婷玉,那意思是问她能不能解读出庞师爷话中之意。

“进去不就知道了吗?实践出真知,可比在这儿瞎揣摩好。”郭婷玉嫣然一笑,昂首挺胸走了进去,快步跟上前面的庞师爷。周玉芳这会儿动作顺滑,呲溜一下,插到了裘飞鹰的前面,让他殿后。裘飞鹰想起先前的一些小古怪,浑身毛骨悚然,回头看看身后,确信没什么“不干净”的东西跟过来,竖起耳朵又听了听,没听到什么怪异的动静,这才松口气。他是后来者居上,匆匆往前走,险些挤上夹在自己和郭婷玉中间的位置的周玉芳。

郭婷玉边走边问:“庞师爷,这鬼王爷冢里面,究竟埋的是什么人啊?”庞师爷道:“其实你我知道得不多,唠叨起来,寥寥几语,怕你失望。”郭婷玉笑着说:“没关系,知道多少说多少呗,反正都进了地宫,咱们也算是登门造访的不速之客,起码得对人家墓主人的身份知道个三瓜两枣。”

“是啊,晓得些皮毛,也算是对墓主人的尊重,这样万一闹了邪,它起码对我们能客气点。”裘飞鹰急忙帮腔附和。

“这种地方讲话得‘字正腔圆’,不能说些好听的话啊,什么闹不闹邪的?”周玉芳恼怒地瞪着他,“字正腔圆的意思你懂吗?该不会这四个字对你来说又是天外飞文,又想要我翻译解读吧?”

解读什么呀?中文你解读不了,外语你也翻译不过来。裘飞鹰不服气,辩驳道:“就因为进了这种地方光说好话说虚假套话没用,所以才得端正心态,摆脱掩耳盗铃视而不见的鸵鸟模式,正视现实,发现问题,尽早做准备。”

前面的郭婷玉和庞师爷觉得他说的话有几分道理,皆回头笑了笑。周玉芳秒懂,遂闭口不言。

别看庞师爷走得有点快,他的走法有讲究,就像京剧角色一步压着一步走,颇为谨慎小心。又走了几十步,但见他停下脚步,鼓起腮帮子再次对着某个方向喷了口烟,依旧在观察辨析确认没有什么危险后头,这才继续脚下的步伐。 郭婷玉心里动了一点小心思,觉得庞师爷的这个烟如果有用的话,可不该失传了,自己如果能够按照批判的态度,知道其中的配方秘密,那就好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