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分糖、白薯14(2 / 2)

“行,这就去。”

周平安所在的粮站,和处于乡镇范围内的粮站有着很大的区别。

比如,二粮站的工作人员由粮站站长(主任),册籍员、收款员、付粮员组成。

而乡镇范围内的粮站工作人员一般有粮站站长、保管员、核算员、农管员、会计员。

后者还肩负着收公粮的任务:检验质量——过称——化码——核算——入账。

然后,还会将收到的公粮,或储存,或粉碎加工,或调拨到别处,比如,将加工好的各类粮食在经过一系列的统筹安排下,调拨部分到周平安所属的二粮店。

所以,平时在二粮店你只会看到玉米面、棒子面、高粱面、小米、糙米(大米)和小麦面,这些经过加工研磨的粮食。

但是,有一样粗粮不一样,不用研磨,也不用加工,就会被分拨到二粮店。

那就是白薯,这种季节性粮食。只有在每年的十月份下旬或者十一月份的上旬才会对城镇居民供应。

而且每年还会根据产量,对每人限量供应。最少的时候,是每人限量五斤,多的时候,是每人限量十五斤,这绝对是属于紧俏物资。

基本上只要白薯到货的信息散出去,一个小时之内,就会有大院的管事大爷推着板车过来,一扫而空。然后再回去跟院里的住户们自己分。

虽然都知道,即使调拨给二粮站里再多的白薯,这些白薯也不会留在粮店里过夜的,但是,按照规定,有粮食就必须进行妥善保管,就是说,必须得准备能遮风避雨的封闭性场所。

而且因为白薯本身就带着泥巴,甭管放哪儿储存,到最后,那地儿都得重新打扫。

所以,这也是赵主任安排周平安带人重新打扫出仓库的原因。

出了办公室,周平安对着还在‘茶话会’上飙车的大妈们,露出带着歉意的微笑,“钱大妈和高云,你俩留守门市部,其他人到后边拿扫帚、铁锹准备打扫下备用仓库。”

穿过门市部的后门,走进大院,周平安指着扣放在屋檐下的板车,对胡建设说道,

“小胡,你把板车拉上,跟上我,一会儿把打扫出来的垃圾装车,然后,倒外边沟里去。”

“哦。”

胡建军也没闹幺蛾子,拉着没有胶皮胎的板车,发出‘吱哟、吱哟、吱哟’的声响,跟在众人身后。

“快点儿,你怎么这么笨呐。你别老往前使劲,你得压着点儿车把。”老王看着胡建设拉着板车,一时半会的连个小斜坡都上不去时,顿时怒了。

这强塞给他的徒弟,太丢人,不想要了,怎么办?

这个备用仓库,周平安以前也没有来过,推开沉重的木门,尘土飞扬中,映入眼帘的是二、三百多平米的库房。

对面的墙壁上还贴着大大小小的白纸黑字的好几条标语。

“向XXX思想的红旗,奋勇前进!”

“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

“抓革命,促生产,促工作,促建设!”

········

原以为这次收拾库房是个‘简单任务’,但是,在打扫过程中,才发现这个任务是‘地狱’级别的。

以前,收听天气预报时,我们经常听到“有一股来自蒙古、西伯利亚的冷空气,即将到达,注意防寒保暖”,这样的话语。

但是,在此时的四九城,生活在这里的居民则是经常听到,

“此次浮沉/扬沙/沙尘暴/强沙尘暴/特强沙尘暴,起源于蒙古的东南部,经过我国的浑善达克沙地的西部,进入华北,影响四九城。”

“此次浮沉/扬沙/沙尘暴/强沙尘暴/特强沙尘暴,起源于蒙古的中部和南部,穿过我国的阿拉善,毛乌素沙地和乌兰布赫沙漠,并从张家口进入四九城。”

“此次浮沉/扬沙/沙尘暴/强沙尘暴/特强沙尘暴,起源于南疆盆地塔克拉玛干沙漠,并通过陕西和山西西北部进入四九城。”

“白天二两土,晚上还要补”,就是这个时代里,人们对四九城经常遭受的风沙天气的真实描述。

准备用来储放白薯的库房,经过一年的闲置,历经一年的风沙洗之后,当人走进去,脚下传来的感觉是软绵绵的,就像走在棉花上一样。

但是,当你打算把这些来源自蒙古东南部、中部、南部和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尘土打扫出去的时候,你就会明白什么叫做“满天飞尘”,什么叫做“遮天蔽日”,什么叫做“鼻子被堵得一窍不通”、什么叫做“把肺咳出来”。

然后,好不容易打扫完了,浑身上下都会变的“拖泥带水”,就跟在泥浆里玩耍过的‘佩琪’一般。

看着彼此狼狈的样子,粮店众人也顾不得还差半个多小时才到小班时间了。

找出一个干净的布袋,撕成宽布条,围在脸上,就各自回家去了。

反正,只要看不见我的脸,那出丑的就不是我。、

主打的就是一个‘死不承认’!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