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二章 磨刀不误砍柴工133(1 / 2)

正如朱由桹一早计划的那样,击败孔有德之后,他麾下的北伐大军需要在湖南休整一段时日。

在此期间,大明朝廷需要将湖南局势安定下来,对本地士民要建立并维持较为稳定的统治,才能够使湖南得以成为合格的北伐后方基地。

之所以曾经放言三年灭虏的朱皇帅,如今会不争朝夕,做出让大军在湖南休整一段时间的决策,理由肯定是有诸多方面的。

而其中最主要的理由,就是后勤补给方面的问题。

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后勤是影响战争胜负的一个重要因素,最起码也应当与军队实力和战略战术这其他两个因素同等重要。

毕竟,再训练有素、再有高明将领指挥的战士,连续好几天没饭吃,也得饿趴下,然后在面对敌人时,这些饿趴下的战士,恐怕能发挥出吃饱时候的一成战斗力都算是好的。

哪怕朱皇帅只是基本收编了郴州府郝永忠部、衡州府卢鼎部、燕子窝黄朝宣残部、唐曹援军、在明清之间左右横跳的“新新降兵”这类的一部分湖南明军,还没有对武冈刘承胤部,镇峡关曹志建部,澧州马进忠、王允成部以及李过、高一功、袁宗第等诸多顺军余部兵马下手。

可如今朱由桹麾下以大约二万五千近卫军战兵为核心的士卒兵丁林林总总加起来的总数量,也还是已经超过了十万。

十几万人马,人吃马嚼,需要消耗的粮草是巨大的。

久经战乱和军头竭泽而渔式刮地皮的湖南,荒废度很高,北伐兵马所需要的粮草,大多只能依靠广东来转运。

这个时代没有铁路,只有水运可以较低成本、较大批量地运输物资,可是从广东到湖南,并没有什么灵渠之类的人工运河来勾连湘江水系和粤江水系,故粮草运输不能够完全凭借水运。

陆路运输成本太高,虽然由粤至湘的陆路运输主要是存在于湘粤交界处的韶州府和郴州府地区,距离不算特别长,但这块区域正好要翻越南岭,山区地形颇为复杂,这对粮草转运效率造成了较大的负面影响。

正如军事后勤学中所谓的“距离之暴虐”,即随着补给线的增加,粮草转运成本会急剧增加,比如秦汉时期远征匈奴,转运成本往往达到几十倍乃至上百倍,即要想把一斤粮食送到前线,途中居然需要消耗几十斤乃至上百斤。

广东到湖南的总体粮草转运成本,当然比不上秦汉远征鸟不拉屎地区的烂地王大匈奴单于国,可湖南毕竟的确荒废残破,再加上粮草运输途中还有各种意外,于是,粤湘途中转运的粮草,也大部分都损耗掉了。

总而言之,朱由桹认为,在无法有效组织湖南民力的前提下,贸然继续向北进攻,拉长补给线,会使得北伐大军后勤压力很大。

那种情况下,一方面会更加压榨广东民力,另一方面也难以保证北伐大军的军纪,这不符合朱由桹心目中的长远利益。

朱由桹至少现在认为,既然他所主导的抗清战争必将胜利,那么就不应该操之过急,没有必要不切实际地想着多快好省、拔苗助长,还是稳扎稳打、步步为营,方为上策。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