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七章 这仗没法打158(1 / 2)

在三门口暂且磨刀以待后续更好地砍柴之时,对于“前路如何?”这样的问题,武元晟详细请教了以熊益昌、熊益荣为首的本地人向导。

武元晟早就派出了大量精干侦查骑兵向前,此时的他,通过汇总从侦察兵以及间谍那里得到的情报,心里已经对前路的地形、路况等有了一个大概的底。

此时询问熊益昌、熊益荣这些昔为抗清义军头目今为大明王师向导的人,只是为保周全,以及利用多种情报渠道相互印证以求尽量接近客观事实。

客观上来说,熊益昌、熊益荣的父亲熊兆琮直接死于流寇张献忠之手,爷爷熊廷弼则是直接死于大明朝廷之手。

前者,使得熊氏兄弟,与包括张献忠但不限于张献忠的流寇不共戴天、势不两立。

后者,则是使得熊氏兄弟与祸乱辽东的建奴不共戴天、势不两立!

毕竟,要不是建奴祸乱辽东,熊大熊二他们亲爱的爷爷熊廷弼又岂会下狱并且最终含冤被杀?

一切责任都在建奴!

这种与建奴的历史宿怨,也是熊大熊二在家乡组织抗清义军的最主要原因。

此番大明正统天子朱由桹御驾亲征,亲自率领“三十万大军”大举北伐,声势本就极其浩大。

然后,北伐明军只用了区区数日就攻陷重镇岳州,更是使得湖北大受震动。

随着岳州大捷耿仲明兵败身死的消息扩散开来,湖广北部各地大多数本来处于蛰伏状态的反清势力,纷纷闻风而动,作为其中一份子的熊大熊二本来就想着搞些事情,来策应大明王师光复家乡。

却不想他们还没有决定好怎么动手,王师的使者,或者说使者自称的“特派员”,就来联络他们兄弟二人了。

这可真是使得心忖自身势力很小的熊氏兄弟受宠若惊。

对于特派员的合理要求,熊氏兄弟欣然应允,并且他们还连夜率领亲信起行,去给王师带路。

亲眼见到武元晟这样已经名声在外的大将,并且观察到武元晟麾下数以万计的精兵强将是如何的军容整齐、训练有素,以至于哪怕在夜晚行军之时也有条不紊,熊氏兄弟对于大明中兴的信心前所未有的强充足。

再加上武元晟相貌堂堂,待人接物都有礼有节,并且还至少在熊廷弼两位孙子面前对熊廷弼评价颇高,直言熊廷弼在万历末年和天启初年出任辽东经略是燃于垂烬,补漏救棼,屹焉金汤,若是当时朝廷让熊廷弼得究其用,建奴定然可以得到遏制,不至于有近年来这般气吞天下之势,熹宗皇帝当初冤杀熊廷弼,好比吴杀伍子胥,宋杀岳武穆,乃是亡国培敌之举……

这样的话语使得熊大熊二很是感动,对武元晟的好感度更是大大提高。

所以,对于武元晟关于本地地情的询问,熊大熊二可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将三种渠道得到的情报汇总之后,武元晟自信他掌握的信息已经极大地接近于客观事实。

短暂美好的休息时间很快结束,武大都督下令接下来全军继续前进,必须要一鼓作气直插清军所在的鸡窝大营后方。

……

处于开挂状态下的明军,无论是包括武器装备、组织度、训练度、士气等因素在内的军队总体实力,还是士卒数量,亦或是对于敌人动向的了解程度,亦或是将帅基于更加符合实际情况的情报所做出的战略战术……,都全方位地大大胜过豪格、尼堪统率的正在汇合中的满打满算两万清军。

客观上来说,如此大幅度的劣势,别说湖北清军的将帅是豪格、尼堪、满达海、喀尔楚浑、都类、星讷、巴颜、罗绣锦这些人了。

就是把统率湖北清军的将帅,换成在能够团结起来一心一意为清廷效命这个实际上不太可能实现的前提条件之下的白起、韩信、卫青、霍去病、韩世忠、岳飞、徐达、常遇春这些名将,清军也没机会赢。

对于清军来说,其实这仗根本就没法打。

怎么着,都是败。

即将到来的金口大战,注定是一场毫无悬念的战役。

毕竟,在绝对的实力面前,所有的花招都是徒劳。

可惜此时正在率领大军前往鸡窝大营与尼堪军队汇合路上的豪格,主观上还是很难认识到此次战役的全貌。

所以,无知无畏的大清肃亲王现在还是颇为自信的。

从武昌城向着西南方向走的这大概六十里路,豪格觉得都挺顺利的,眼看着再有几里就要抵达尼堪老弟的鸡窝大营,豪格已经忍不住开始幻想起等到黎明时分他麾下八旗大军对“粤军”发起突然袭击,以雷霆之力迅速将这帮粤军先锋部队彻底击溃时候的美妙场景了。

豪格完全没有意识到,与鸡窝清军正面对峙的数千泛湖明军,短短一夜,数量就已经增加了四五倍之多。

而且更加致命的还是,有一支数量高达两万的精锐明军正在不知不觉地抄清军的后路,意图配合正面明军将鸡窝-金口一带的清军包了饺子,然后一口吞下去!

这一切的一切,作为可怜可悲可叹普通玩家的豪格,都一无所知。

靖远大将军在夜晚行军之时自然也会派出哨探去前方侦查,不过这些清军哨探往回传递消息的速度可远远比不上拥有“心电感应”这种高科技技术的明军“夜不收”。

战斗力也远远比不上。

而且在鸡窝东边和南边一带,被武元晟提前释放出去的明军“夜不收”,数量远远大于到此侦查的清军哨探。

黑夜前往鸡窝东南侦查,质量和数量都比不上明军夜不收,夜视能力还更差的清军哨探,很自然而然地就被明军夜不收给消灭了。

这些已经被消灭的清军哨探没有回来,豪格也不感到奇怪,毕竟哨探被派出去的时间太短,豪格当然也知道哨探在明国那边又叫夜不收,连夜晚都收不回了,那么短时间内回不来也是很正常的。

总之,到了卯时时分,豪格带领他麾下的一万八旗精锐终于抵达了鸡窝大营,此时天还没有亮,正是黎明前的黑暗。

八旗精兵们毕竟不是真的如传说中那样都是天兵天将,经过一夜的辛苦跋涉,他们个个面容憔悴,眼中闪烁着疲惫的光芒,队伍中,还不时传来低沉的咳嗽声和粗重的喘息声,那是长时间奔波劳顿后身体发出的抗议。

八月初十虽然已经是秋季,但武昌府的天气还是很炎热的,哪怕八旗兵们骑马行军之时都没有披甲,许多八旗兵的衣衫还是早已被汗水浸透,紧贴在身上,湿漉漉的,仿佛能拧出水来。

相比较于人,八旗兵的马匹们更是疲惫不堪,地位更加尊贵以至于基本没有被用于行军的战马还好一点,累的主要是驮载八旗兵行军的普通骑乘马。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