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一 农家腊酒鸡豚(1)160(1 / 2)

梁家倒台后,被压榨惯了的百姓们后知后觉反应过来,城中一片叫好。

还有过去蒙了冤的,拖家带口跪在府衙门前,磕头高呼“青天”。

还有胆大热情的年轻小娘子,市井女子没什么遮拦,与同伴蹲守在沈晏等人下值路上,待人一出来,便把手中鲜花乃至瓜果投向他怀中,这是当下对美人表达钦慕的风俗,热情程度堪比后世私生。

沈晏这样的世家土著,自幼承蒙门第规训,遇事当不骄不躁,不矜不伐,脸皮太嫩,当面碰上被围追堵截,不堪其扰。

发火吧,又不好,未免失了风度,人家一片好意;忍着吧,那些枣果砸在人身上还是挺疼的,今日更甚至有人投木瓜的,一不留神若出了人命可怎么好。

又一次因为府衙门口被围得水泄不通而回家晚了,崔令鸢已经独自吃过了一顿丰盛的炙肉,没有等他。

沈晏抿抿唇,转身吩咐婢子去厨房传膳,颇有些幽怨。

崔令鸢最喜欢看他吃瘪,一面嘲笑,一面联想到什么场景,哈哈哈地倒在软枕上:“哎我忽然想到,幸亏,幸亏这风俗不是扔鸡蛋……”

沈晏面色越发不好看起来。

崔令鸢笑够了停下,一脸正经:“要么休沐,顺便去九华山逛逛。”

冷却二天,这波热情应当也过去了吧。

九华山太高,山上花草也少,是以不如梧桐山热闹,却又因清静幽凉,反倒更适合这样夏末秋初时候来散心,没什么人打扰。

然而崔令鸢站在九华山脚下,极目远眺,深深呼吸一口新鲜空气——

“呸呸呸!”

沈晏投来关照的眼神,崔令鸢挥手示意没事,就是被牛粪味儿呛到罢了。

半山有座古刹,据说历经过三次改朝换代,很值得去拜拜。

即便不信这些,来都来了,为显诚心,崔令鸢坚持下了车不坐轿子,要自个走上去。

路上也碰见零星几波周围村子里的村民上山还愿的,言谈间,阿桃打听跟人到这寺和尚年龄都偏大,最小的也有四十余岁,最大的似乎自那人出生起就知天命之年了,如今还健在。

说话那人瞧着也是不惑的年纪,“我们那叫这长寿寺!”

崔令鸢笑道:“那还真来对地方了,你们一会儿也为家中求个平安符,沾沾寿福。”

有婢子们跟随,那些村民虽不得近身,但越瞧他们两个越眼熟,忍不住多打量了几眼,“贵人是?听口音却不像我们益州人。”

丁香知道崔沈二人便装出游不愿被打扰,便笑道:“我们是从北方来游玩的,途径此处,听说有座千年古刹,特来求签。”

那村民不疑有他,点点头笑道:“这里签子灵得很,是该拜一拜。”

说话间,轻松就爬到了半山,竟不觉得累,众婢稀奇不已。

山脚清静,山腰寺里人却不少,在寺中其余和尚口中得知,今日主持开坛设俗讲,夏收忙碌暂时进入农闲阶段,十里八乡不少百姓都来此听老和尚讲经。

主持虚缘也已有七十六高龄了,佛法高深,自己并不亲讲,而是交由大弟子明净、二弟子明光去办。

崔令鸢笑了笑,众人只当运气好恰碰上时机,却参不透主持是特意惦记着农耕时令挑选的日子。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