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晚了三个月的票据时代还是到来了30(2 / 2)

“谁知道呢?”两位大妈担心的说着话。

钟国栋则打了声招呼离开了。

回到家里,他开始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贾东旭弄不好还真不一定死。

至于为什么?那就要说贾东旭为什么出事了。

这其实是个很复杂的问题,当然表面上是因为定量不够,全家人吃他自己,深层次的原因就多了。

原著中虽然没有说他怎么死的,但是根据钟国栋结合这个时代的特点来看,他的死还真的是贾家自己作的。

要知道,票据时代开始,不是城市户口的人可没有定量。

当然,现在的贾家可能觉察不出什么,因为现在农村人都是有地的,有地就代表着他们是能弄到口粮的,甚至在初期,贾家对比那些定量低的人,可能还会过的不错。

这也是秦淮如等人没有在前几年统计人口的时候把自己改为城市户口的原因,因为一改,就没地了。

因此在1958年之前这是占便宜的事。

然而这种好事不能一直有,到了1958年,人民公社开始走上舞台,与原来农村合作化不同,人民公社权力更加的集中,对于农民的管理更加严格。

在那个时代想要吃上饭你就必须去工作,没有工作就没有饭吃,显然秦淮茹贾张氏等人是没有在农村工作过的。

因此他们自然不可能有粮食。

所以从那个时候开始,贾家就只能靠贾东旭的定量过活。

虽然贾东旭是钳工,属于重体力劳动者,定量比较高,但那也架不住,4个人吃一份定量,再加上后续还有小当的出生,更是雪上加霜。

甚至后面还会因为国家困难缩减定量。

由此可以推算,贾东旭应该是定量不够吃,饿出低血糖导致的事故。

而钟国栋之所以弄循环农场,就是为了避免出现粮食不够吃的情况出现。

如果进展顺利的话,恐怕还真行!

现在是55年,如果能在明年验证循环农场的可行性,那么接下来或许可以在周边农村进行以村为单位的农场的实验。

如果再取得胜利的话,那么就可以慢慢推广开。

而且这是一个非常细致长久的活,每个地区都有每个地区不同的气候生态。

京都这里适合的不一定在其他地方适合,比如说南北方差距非常大,或许农场在南方可以以水稻水果罐头等为主。

总之因地制宜才是最好的。

现在农村合作社,搞得如火如荼,如果能够证明农场是可行性的话,那么也可以通过农村合作化的办法进行推广。

而且他做这件事也未必没有某种意思,如果有可能的话。

当然他这么做对于京都重工也是非常有利的,后续农村所需要的各种机械,这都是需求。

这也是为什么他急于做出四缸发动机的原因,因为这种发动机是可以做小型农机的。

而以村为单位的农场,非常适合这种小型机械的使用。

当然现在只是这么规划,到时候到底怎么个情况还要看以后的发展。

而这件事的意义就在于,能吃饱饭,像贾东旭这样的悲剧就不会发生我,这是很重要的事情!

…………

晚上吃过饭,王主任就带着干事们来了。

之所以选择晚上,也是因为这个时间段所有的商店都关门了。

你即便想要去买东西也买不着,不会造成混乱。

很快王主任就将规定说明白了。

而后便开始分发各种票据。

当然众人最关心的还是粮油这两种票据,因为这关乎自己能否吃饱饭的问题。

这点国家是有明确规定的。

而在这个院子住的人多数都是钳工、锻工等工种属于重体力劳动者,他们的定量根据等级的不同,每人从37~43斤不等。

其他的没有工作的普通居民也有27.5斤的定量。

大体的情况如下:

特重体力劳动者:每月定量最高54斤,最低45斤,平均50斤。

重体力劳动者:最高43斤,最低37斤,平均40斤。

轻体力劳动者:最高34斤,最低30斤,平均32斤。

脑力劳动者:30斤。

初中生:31.5斤。

居民和10周岁以上儿童:27.5斤,9周岁25斤,8周岁23斤,7周岁21斤,6周岁20斤,5周岁19斤,4周岁17斤,3周岁13斤,2周岁10斤,1周岁8斤,不满1周岁4.5斤。

这个定量到了60年被压缩过两次,除了个别工种,其他工种全部被压缩过,定量平均25斤左右。

当然现在还没到那个程度,所以按照这个标准来看钟国栋和他媳妇儿每个月的定量都是30斤,两个人加起来是60斤。

之后也是根据每个人的情况下发粮票和其他票据。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