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柳堤奇遇留印象4(1 / 2)

“如画,是你呀,这么晚了,还没有休息,有什么事吗?”子夜时分,是人最为困旽最要休息的时候,如画打来电话,卓不凡感到有点意外,于是关切地问。

“不凡,没事就不能给你打电话吗?我睡不着,就想跟你说说话。刚才,你在跟谁通话啊,老是打不通。”老公出差了,如画一边回味着之前与卓不凡在一起时的快乐,一边和卓不凡通话。

两人在电话里自然地直呼其名,说明关系自然地拉近了一步。

卓不凡答道:“如画,刚才,我在和家里的老婆通话呢。”

“不凡,敢情你还是个对家庭负责任的好老公呢。”如画说这话的时候,心里有点酸溜溜的。

“那是当然。古人云,成家立业。成家在前,立业在后。这说明成家是立业的基础,没有家就不可能有业。所以家对一个人来说特别重要。”卓不凡引经据典,说得娓娓动听。

“你说得太好了。好男人就得爱家爱老婆。”如画顿时对卓不凡肃然起敬,心想:“这家伙,还真是个顾家的好男人啊!不过,他这么爱他老婆,是不是就不会对我有什么想法了呢?哎,不管了,能和他这样的好男人聊聊天,也是一种享受啊!”

能够做这种男人的老婆有福了。

“不凡,这个星期天我休息,想来看看你,可以吗?”如画试探性地问道。

面对如画主动而温柔的攻势,卓不凡犹豫不决。

答应如画的要求吧,又怕陷入温柔的陷阱。拒绝一个大美女并不过分的要求,卓不凡确实说不出口。

犹豫片刻,卓不凡还是答应了如画的要求:

“好,欢迎你来。”

“那就这么说定了,晚安!”

不等卓不凡跟她道别,如画就高兴地收了线。她怕再聊下去,卓不凡会改变决定。

卓不凡并没有想得太多太复杂。他只是单纯地觉得,夜已经深了,而人也感到非常疲倦,迫切需要尽快去休息一下。跳舞虽然让自己的身心都得到了愉悦和放松,但同时也让躯体变得有些疲惫不堪。没过多久,卓不凡便缓缓闭上眼睛,进入了甜美的梦乡之中。

如画辗转反侧,难以入眠。

和卓不凡通话后,如画更加兴奋,怎么也睡不着,躺在床上翻来覆去,就是不能入定。

不知不觉,如画的眼前闪现出她与卓不凡在柳浪闻莺奇遇的情景。

那天,她下班时间较晚,正从西门入园,拟经过柳浪闻莺走回家里。而恰好这时,卓不凡正从东门一路漫步走进西湖。

卓不凡感受着微风拂面的清爽。湖水波光粼粼,倒映着岸边的垂柳和远处的山峦,如同一幅美丽的画卷。他深深吸一口清新的空气,心情格外舒畅。

走着走着,卓不凡来到了一片开阔的草地。草地上开满了五颜六色的野花,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他席地而坐,闭上眼睛,静静地享受着这片刻的宁静。此时此刻,他的心中没有了空虚和惆怅,只有对这美丽景色的陶醉和对生活的热爱。

夜色渐渐深沉,西湖边那些五颜六色的灯光更加明亮耀眼。卓不凡站起身来,望着远处的灯火辉煌,心中充满了感慨。在这美丽的环境中,他的心情变得轻松愉悦,仿佛所有的烦恼都离他而去。他知道,这里将成为他心灵的寄托,让他在异乡也能感受到家的温暖。

开始,还能看到花枝招展的美女走出西湖的倩影,也有一路说说笑笑的中老年擦肩而过。

半刻钟之后,西湖就安静了下来。

这时,西湖的夜空飘荡起柔情浪漫的轻音乐。

受到感染,卓不凡诗兴大发,情不自禁地吟咏道: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何时休?

晚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不知不觉中,卓不凡走上了柳堤。此时的他,心中感慨万千。柳堤上,微风拂过,柳枝轻轻摇曳,仿佛在向他诉说着岁月的故事。卓不凡静静地走着,感受着周围的一切。傍晚的余晖洒在湖面上,波光粼粼,如诗如画。他不禁想起了自己的过去,那些曾经的点点滴滴,在他的心中泛起了层层涟漪。

第一次来到柳堤,还是在大二的时候,那时的他风华正茂,与几个同学结伴而行,心中充满了爱国亲民、激扬文字的豪情壮志;第二次,他带着老婆和儿子一同游玩,那时的他已为人夫、为人父,心中更多的是一份责任和担当,颇有携来爱侣重游,忆往昔青春岁月稠的感慨;而这一次,他只身一人,在傍晚时分漫步于柳堤之上,心中别有一番滋味。

西湖的美,不仅仅在于它的自然风光,更在于它所蕴含的文化底蕴。柳堤和苏堤的存在,既是对湖的治理和美化,也为游人提供了便利,更丰富了西湖的文化内涵。卓不凡深知,这次交流到余杭市工作两年,对他来说是一种新的挑战。他暗暗告诉自己,要珍惜这两年的时光,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不虚度光阴,效仿古人,为余杭百姓做几件实事。

柳堤乃北宋文学大家柳宗元任杭州刺史时,为治理西湖水患所筑。满堤垂柳,尽是柳公的印记。

卓不凡对柳公钦佩至极。堤上种柳,实乃匠心独运,一举三得。既可护堤防洪,又成悦目之景,亦与柳公之姓氏相关。

许是晚饭时分,西湖中游人寥寥,难见几人。原本喧闹之西湖,此刻却透出少有的宁静。

卓不凡散步时,独爱宁静之感。

他一边踽踽独行,一边欣赏美景,惬意非常。

不知不觉间,卓不凡已至柳浪闻莺。

此处之堤,较其他地方宽大数倍。 大片大片的柳树攻占了柳堤两边的堤坝,中间的游道完全被柳林掩盖于柳絮婆娑的绿荫之下。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