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茅元仪进献了,他那本重新编纂的《武备志》。

曾经茅元仪也把《武备志》的初本,进献给天启过。

后来的结果,大家都知道。

崇祯表现了极大的兴趣,当场表示这是堪比《纪效新书》的军事着作。

崇祯拿着原本,让司礼监经厂,现在改名叫印刷厂,火速印刷两百本。

用来后续的武举考试,和未来的大明皇家军事学院使用教材。

这是崇祯第一次在公开场合中,提及到大明皇家军事学院。

是不是也预示着,崇祯军事上的改革也在提上日程。

崇祯问及茅元仪愿去哪里?

茅元仪毫不犹豫地回答,四镇督师孙督师处,惟愿做一幕僚耳。

崇祯笑笑点头答应。

不过却是在暗自腹诽。

此兄性格上果然有问题。

难怪在旧时空,只有孙承宗欣赏他,旁人都是想中伤他。

他最后落了个怀才不遇,喝酒喝死的下场。

朕已经对你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你丫的还是想投奔恩主。

到底是什么脑回路,真清奇啊。

王徵更是让崇祯欣喜,这是历史上更不出名,着墨甚少的机械天才,明代鲁班、马钧。

有了他在,崇祯完全可以,在造出金属机床母床之后。

开始研发实用型的蒸汽机。

崇祯立刻拍板,也没问王徵的意见。

“留在朕的身边。

王爱卿,朕哪里也不许你去。”

一段深情的告白,直接把王徵告懵了。

对于李之藻,崇祯做出了最正确的事情,把他和徐光启捆绑使用。

未来大明皇家科学院,正副院长的人选就有了。

至于那做老农打扮的徐宏祖,其实应该叫徐霞客,更如雷贯耳。

崇祯只用了一句话,就降服了他。

“老少年,朕为你配一支船队。

你可愿意去万里海外探险?”

还有那三个西洋传教士,崇祯的态度就矜持保守多了。

这些传教士愿意和大明交流,只是夹带的私货实在太多。

崇祯勉励一番,就让他们落座了。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这句话,古今通用。

等这些学者挨个坐下之后。

雷鸣般的掌声这才停止。

崇祯生怕学生们,没有听到刚才的对话。

又挨个向后面的太监学生们,介绍这些学者的身份和成就。

以便学生们加深记忆,增加对师长的尊敬。

这些汇集在京城的中外学者。

在面圣的表现上,就是两个极端。

大明本土的学者,自然是诚惶诚恐,磕头谢恩。

唯有一个意外是徐宏祖。

这个在外游荡傻了的大龄青年,在崇祯还没许诺给他远洋船队的时候。

徐宏祖竟然先开口问崇祯。

问了一个白痴又愚蠢的问题。

满座皆鸿儒,陛下何故让他一个白丁进来?

崇祯有点无语,不过并没有生气。

对于这个大明的探险家,崇祯是很有容忍度。 崇祯是真的希望徐霞客,能成为大明的哥伦布、麦哲伦。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