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慕容超的抉择24(2 / 2)

第一种方式,靠更换备用战马,往往是一匹战马披挂具装铠,而另一匹备用马则不披,一些游牧民族或优良马匹较为丰富的少数民族往往这么做。

第二种方式,则是步行与步兵一同前进。

第三种方式,将马铠放置在辎重队伍中,待到达战场后,再对马铠进行安装。

一般而言,都是选择第三种行军方式,但是这种需要大量的随从和辅助兵来帮忙装卸马铠。

此外,重铠增加了战马的负担,使其过早疲倦,影响奔跑,这个弱点在交战双方分别为骑兵和步兵的情况下,并不明显。但当双方都是骑兵时,比拼的是机动性,马铠对战马速度的制约,就会成为致命的因素。

正因为手里有甲装具骑,南燕皇帝慕容超才信心十足的命令梁父、东莞两城内的守军撤退,全国主力集结在广固城内,准备与晋军决战。

当初慕容超被困在后秦时,害怕姚兴对他不利,于是装疯卖傻,姚兴因此看不上他,曾与旁人说道:“谚话说的‘妍皮不裹痴骨’,真是一句荒诞话而已。”

意思就是,慕容超身形俊美,却如此呆傻,由此可见这句谚语是多么荒诞。

不过,正因为姚兴放松了警惕,慕容超才能够来去自由。等到南燕皇帝慕容德派人来接他时,他没有告诉母亲、妻子,自己一个人跟着回去了。

后来慕容超当上南燕皇帝,为了把母亲、妻子从姚兴手中赎回,又把太乐的歌舞女送给他。送完歌舞女后,慕容超又后悔了,于是掠夺东晋边境的人口,也因此惹来了刘裕这次的讨伐。

此时的刘裕,正率领步卒六万余众、战车四千辆、轻骑数千,自琅琊向大砚山进发。所过之处,每隔一段距离,便构筑城池,留下兵士驻守,以此来确保粮道安全。

万里平原,大军浩浩荡荡,自空中向下望去,如同一条蜿蜒曲折的长蛇。

“禀将军,前方斥候来报,周围未曾发现燕兵踪迹。”一个骑着快马的军士,飞驰到刘裕面前,禀报军情。

斥候除了侦察敌情以外,有时也需要到战地附近打探消息,关于地形、地貌和地理环境,可饮用水源,并将大军可通行的道路画成军事地图,大军前方是否需要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等。

“主公,若是慕容超烧毁良田,迁移民众,并派遣精锐把守大砚山,于我军可大不利啊!”随军出征的参军慎仲道忧虑的说道。

刘裕选择的进军路线正是从琅琊出发,经过天险大岘山,攻破临朐,便可长驱直入,冲到广固城下,这也是距离最短的行军路线。

对于幕僚的担心,刘裕哈哈一笑,随后说道:“对于行军路线我已经思考良久,慕容超这个鲜卑小儿,贪婪无度,计谋短浅。平时出兵南下时,只知道抢掠财物,而没有长远打算,现在我大军讨伐他,他又怎么舍得烧掉这些庄稼。顶多据守临朐,亦或退守广固,以此来疲惫我军,必定不会坚壁清野的。”

刘裕认为慕容超贪婪,没有大的谋略,肯定舍不得坚壁清野,他无非希望,通过拉长晋军的补给线和行军路程,来疲惫晋军,然后一战而胜。

慕容超的想法通过他的布局也可以看出,他是以南燕可以战胜晋军的角度来谋划战事的。

从大砚山到广固城还有一段距离,与其在大砚山消耗,不如把晋军吸引到广固城下,一战而胜。这样对于自身的国力,所带来的损害是最小的。

南燕面临东晋、北魏两强的压力,国土面积狭小,害怕一旦打成消耗战,实力大损,会被另一个国家摘桃子。还不如放手一搏,速战速决。败了,自不必多说。如果胜了,国力消耗的也不会太大,这样也不必担心另外一方趁火打劫。

说白了,一是因为南燕夹在两个大国之间,加上国土狭小,消耗不起。二是,慕容超轻视东晋的军队,认为自己可以打败它,从而选择了看似对自己国家最有利的战略,自己收缩,拉长晋军战线,企图一战破之。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