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袭人三劝宝玉有何深意?52(1 / 1)

袭人有三劝,却是道出曹公的大观点。

李嬷嬷离开了,宝玉的束缚就松开了吗?首先,文中写袭人的母亲哥哥要赎她出去,她在母亲和哥哥面前“哭闹一阵”,说了不出去的狠话。可知袭人原本有机会恢复自由身出去的,但她一心要留在宝玉身边。这里需要注明一点,曹公时代要求女子在家从父,父不在从兄弟,出嫁从夫,夫死从子,所以袭人母亲虽在,但也要看她兄长的意见。

宝玉夸了袭人的两姨妹子,袭人显然有些醋意,还趁机撒谎说自己要回去,这是她对宝玉的欲擒故纵,以探其情,以压其气。宝玉苦留袭人,动情处泪痕满面,袭人趁机规劝宝玉。

袭人有三劝:一劝宝玉不要说化烟成灰的话;二劝宝玉不要说混账话;三劝宝玉不要毁僧谤道,调脂弄粉。来分析这三劝。

一劝可见宝玉不贪恋荣华富贵,不在意生死,袭人则不然。

二劝暗藏曹公的大观点,借袭人之口说出宝玉的认知:“凡读书上进的人,都是禄蠹”,这句表明宝玉不认可举学。还有这句,“只除‘明明德’外无书,都是前人自己不能解圣人之书,便另出己意,混编纂出来的。”这句应该是宝玉对反对举学的进一步解释,可见曹公对举学主要书籍《四书》的否定。曹公认为这是“前人”不解圣人意思自己混编纂的。因《四书》是宋代理学编纂的书,被定义为儒家经典书籍,“前人”指向宋代理学,或也指向更早的以儒家名义撰写儒家书籍的人。就是说,曹公将儒家思想分为圣人的观点和后人混编撰的两个部分,他反对的是后人混编撰的部分,这样的区分显然是有时代意义的。

三劝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毁僧谤道”,曹公有癞头和尚、跛足道人、后易名为情僧的空空道人,这样的出家人不在毁谤之列。曹公嘲讽的是净虚,张道士,马道婆这等出家人。可见对僧道的态度亦如对儒家思想的态度,曹公认可真正得道的人。第二部分是宝玉调脂弄粉的毛病,爱红的毛病,这便指向宝玉喜欢和女孩儿们混的情况,袭人自然不希望宝玉沾染其他女人,袭人并不认可宝玉的“意淫”。

宝玉似乎看出了袭人的心思,“你在这里长远了,不怕没八人轿你坐。”这就是暗示地位的抬升了。袭人倒是清楚自己最高能到达的地位,作为丫鬟,能到赵姨娘的地位就到顶了,在凤姐这样正主子的眼中,依旧是奴才。在现阶段,李嬷嬷走了,她应当是满足于自己的地位的。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