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路遇山匪(1 / 2)

翠云山,是原西南四大商道上的一座大山。其连绵百里,耸入云霄,地势陡峭多变,山石嶙峋,横亘东西,隔绝南北,是西楚和南魏的天然国界线。

昔年,有大神通者,开山为峡,称一线天,连通两大封疆王国边境,道路一开,商贸日盛。因主要交易茶叶布匹、牛羊马驼等大宗商品,故此道名茶马道。

三百年后,一场大震,山崖崩塌,一线天合拢,道路断绝,复通困难。恰有大法力者,在翠云山往东百里处,犁地成河,引水作渠,聚三江,连四水,通八方,水路贸易日繁,茶马道便被废弃。

只个别小商小贩,买不起船舶,也交不起河运租金,万般无奈,才自发组织力量在山林里复开了条路,继续贸易往来。

翠云山土质贫瘠,不宜耕作,本就人烟稀少,水路贸易取代了茶马道的商业地位后,这里日渐荒凉。

后又有流民到此,落草为寇,打劫往来商贩,虽有两国军队多次联合清剿匪患,奈何往往兵去匪又起,商贩苦不堪言,茶马道更加萧条,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后世文人学者纪念它曾经对西楚与南魏之间商贸的巨大贡献,称其为茶马古道。

有诗赞曰:一条大路通南北,万两黄金换东西。西楚骏马奋四蹄,南魏茶香飘万里。功在当时富财运,利于千秋繁后世。劳苦功高三百载,美名传扬照青史。

此时此刻,残阳如血,三女一男,四匹瘦马,古道西风,芳草萋萋。山石铺就的路面,现在已经坑坑洼洼,许多地方长着杂草灌木。

山路还是那条山路,就是颇有几分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的味道。

这一行四人,行商走夫打扮,马背上驮着些丝绸布匹,正是离开玄阴门的江神梦,谢清怜,韩烨和陈初一。

山路崎岖难行,四匹老马走得磕磕绊绊,反观他们四人,一路有说有笑,闲庭信步,仿佛在观光旅游一般。

正行至山腰一个拐角,忽地跳出三个持刀大汉,人还没看清,就听见他们大喊道:“呔,此山是我开,此树是我栽,要想从此过,留下买路财!”

正开心地同谢清怜分享自己的童年趣事的陈初一被吓了一跳,瞬间躲在韩烨的身后,然后,偷偷探出眼,好奇地打量那三个大汉。

素纱蒙面的江神梦黛眉微抬,淡然无言,她外放的神识早在八百米开外就发现鬼鬼祟祟躲在林子里的这三人。

谢清怜抚额摇头,心道,这山匪的专属台词,打从被喊出来的那一天起,能一字不落地传颂几千年,也算是另一种经典永流传了。

韩烨这时尴尬地摸了摸鼻尖,上前几步,拱手作揖:“几位大哥行行好,小的上有八十岁的老母,下有不到三岁的娃,做的是小本生意,实在没什么油水,还望大哥们高抬贵手,放小的一马。”

“你放屁!”三名壮汉中,一名手持大刀,额上有疤的络腮胡子跳了出来,他蹲守此处三月,好不容易见着人了,这乳臭未干的小子居然想轻飘飘的一句求饶,就让自己放过他,那怎么可能?不让他小子掉层皮,能放他走?

知不知道什么叫做兽走留皮,雁过拔毛!

想到这里,他上前几步,一脚就将韩烨踹倒,“狗东西,你是不是当老子瞎,你才多大,毛都没长齐,哪里来的八十岁老母,三岁的娃?我怀疑你在无中生有,胡说八道。”

“就是,老大英明!”三名壮汉中,一名马脸壮汉,横眉怒视躺坐在地半撑着身子的韩烨,“俗话说,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他们这四个,个个身着绫罗绸缎,细皮嫩肉,哪里有半分穷苦人的样子!”

山匪里最后那名壮汉此时也冷笑一声,晃了晃手中的九环刀,把腿一跨在旁边山石上,将刀扛在肩头道:“好生大胆,年轻人不讲诚信,敢在你刀哥面前耍滑头!还不快快拿出金银细软,留下钱财货物,跪地磕头,喊三声爷爷求饶,兴许你刀哥我一高兴,还能放你们一条生路。”

躺倒在地的韩烨,此时回头看了一眼抱臂旁观的谢清怜,表情可怜,眼神委屈,仿佛在说“你看吧,我就说你那个剧本台词不行”。

“咳咳,”谢清怜清了清嗓子,上前几步挡在韩烨身前,拱手行礼道,“三位好汉,想必你们也看出来了,我们其实是走镖的,这里面的货品少一样都是要赔钱的。我这里是十两碎银,还望三位高抬贵手,行个方便。”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