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100 脆皮桔(2 / 2)

  张友士甚至还直接就来担任苑长了。

  虽然他们的杏林医苑不过只是个新建立的、在古代人眼里多少有些奇奇怪怪的医疗机构,但感觉这位张先生担任苑长之后那是相当地意气风发,甚至比当了太医还高兴。

  虽然袁春并不知道原著里头这位张先生进京当了太医的感受,但是不论如何,都是要被人管着的,哪里有在扬州管着这么一大群人,运作这么一个大机构爽啊。

  再加上,除了这种地位上的被尊重之外,还有袁春这个开挂的“投资人”,跟他探讨现代的医学知识——当然都只是些皮毛。

  不过好歹也是现代医学知识,哪怕只是皮毛,也足够让古人震撼了。

  特别这张友士原本就是博学之士,真正是可以举一反三的。很多时候,袁春只需要提一个开头,点拨一下,张友士就能自己顺着想下去,还能想出不少名堂来。

  这也合该是因缘际会,让袁春第一次搞医学院项目就遇到了这当代名医张友士。

  所以说,实在是得感谢她姑父林如海。

  一个好的开头,当然会有一个好的结果。

  虽然袁春跟四皇子在扬州不过只呆了大半年,也就是这杏林医苑刚刚建好了月余他们俩就离开了扬州回到京城,但是这并没有影响杏林医苑的持续运行。

  毕竟从一开始,袁春就是动嘴不动手的,而且她还请张友士一边儿跟她探讨一边儿把相关的东西记录下来。

  原本空泛的东西一旦记录到纸面上,就会显得正式了不少。而且也更加不容易忘记了。

  不但如此,还可以事后反复翻阅、推敲、修订,如此一来,倒是直接弄了一份《杏林手册》出来,算是最早期的校规兼教材了。

  这《杏林手册》既然是这种用途,那里面的东西肯定就是包罗万象了。

  但是总有部分是重点领域,也是最容易出成效的。

  比如丸药制剂的制作和保存方法。

  这些东西其实张友士原本就会——毕竟人家可是医术高超的本地名医,这种基本的技能那肯定都是点满了的。

  但袁春说的是提升版——片剂和颗粒冲剂的制作,这难度就大了。

  不过她的本意也并不是想要改良药品形态,而是想要通过这种方式降低药品成本,也让它们更容易被保存运输,这样才能达到惠及普通、特别是底层民众的作用。

  这事儿显然并不容易实现。

  袁春绞尽脑汁回忆自己那些浅薄的医学基础知识之余,还把系统骚扰得几乎发疯,又跟张友士等好几个杏林医苑招揽的名医们讨论、试验了好几个月,才总算有了个大概的方向。

  第一批产品恰好是袁春跟四皇子离开扬州赶赴京城的那日投产的。

  张友士忙着守着那药炉,甚至没有功夫来给袁春和四皇子他们俩送行。

  好在不管是袁春还是四皇子,都不是讲究这些虚礼的——药品投产那当然是比给他们送行更重要的事儿。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