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格列卫仿制历程103(1 / 2)

甲磺酸伊马替尼片,也就是格列卫,由诺华研发,于2001年5月10日率先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批准上市。

苏沐的记忆里,格列卫在国内的专利到期后,被三家国产仿制药拿到了生产批文,分别是浩森药业、正大天青以及拾药。

4月专利到期,从时间上计算,应该很快就会有消息公布,特别是浩森药业,作为首家拿到格列卫仿制批文的企业,当初还是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西林制药厂这时候才进场,其实已经有些失了先机,不过,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没有足够的实力,就算蒙头扎进去,最后也只能惨淡收场。

况且,这几家拿到批文的企业,其产品上市后,虽然抢了先机,瓜分了一部分喏华的市场,可是,遇到的麻烦可不小。

诺华为了能够维护自己在华的利益,曾多次表示,虽然格列卫的化合物专利已到期,但是治疗胃肠基质肿瘤用途的发明专利仍在保护期之内。

说白了就是胡搅蛮缠,故意找个借口翻案。

所以,一纸诉状浩森药业、正大天青等告上了法庭。

随后,正大天青与诺华公司达成和解,但浩森药业拒绝和解,并且于2014年9月5日向专利复审委员会提起专利权无效宣告请求。

专利复审委员会针对本案成立了5人合议组,于2015年2月5日进行了口头审理。

最后,专利复审委员会作出被诉决定,宣告涉案专利权无效。

诺华不服被诉决定,向京都知识产权法院提起行政诉讼,但最终结果仍为维持原判。

这一点,苏沐还是很佩服浩森药业,够硬气!

只不过,浩森药业赢了官司,但是从市场端看,其市场份额远低于格列卫。

格列卫自2001年首次被引入中国后,价格最初是23500元,服用疗程约合每月一盒,而经过一系列的调价措施后,价格下调至11000元-12000元左右,一年费用需要13万-14万元。

而使用浩森药业仿制药昕维的费用低于2万元/年。

明明价格更低,从份额上看,格列卫仍然占据80.29%的市场份额,浩森药业的昕维的市场份额为10.97%、拾药的格尼可的占比为8.53%、正大天青的诺利宁仅占0.21%。

这是不可思议的事情,而且很不合理!!!

原因无非两个方面:

一是医生用药习惯的问题,强势的公立医院更喜欢高价药。

为什么?

懂的都懂.......

国内的药品市场中,公立医疗机构掌握着75%以上的药品零售,不管是对患者还是对药企,都牢牢占据垄断地位。

这也就导致了药企生产高质量仿制药的动力不足。

医院都不进购仿制药,生产了做什么呢?

二是,患者对国有产仿制药的质量的担心还是非常明显的,担心疗效会打折扣,因此更愿意就选择进口原研药。

明明有能力生产仿制药,天价药的价格却居高不下,这种不合理的事情,苏沐不可能让它再次发生。

没人能够动摇这些外资巨头原研药的市场?

那就由他自己来。

反正已经和墨撒东杠上了,他也不介意多来几个。

“看来,组建一个优秀的团队已经刻不容缓了。”苏牧暗暗想着。

张建民见苏沐皱着眉头,还是忍不住劝慰道:“人才难得,你也不用太着急,尽力就好。”

他主要是怕苏沐把责任都抗在自己身上,这不是一件好事。

苏沐的能力是很强,但是这次的项目不是一般的难度,除了外资以外,盯着这款药的还有国内的顶尖仿制药企。

张建民的师兄是浩森药业实验室的人,虽然不是核心人员,但内幕消息还是知道不少。

他之前无意中听对方说过,浩森药业基本上已经完成了临床生物等效性和安全性的研究,距离成功已经不远了。

不过,这个消息张建民暂时没打算告诉苏沐,害怕打击到苏沐,因为他看得出苏沐很重视这个项目。

只不过,张建民可能没想到,这个情况,苏沐早就已经掌握了。

苏沐离开了实验室,开发伊马替尼片亟需优秀的专业人才,最好还是有仿制药开发经验的人,如果是研究抗癌药物的专家就是最好不过了。

可是,哪有那么好的事情,就这么巧合能遇上?

这事儿还是急不得!

苏沐自我安慰一番,来到了商务部。

自从西林制药厂进军全国后,苏沐来这里的次数就频繁了一些。

没办法,如今西林制药厂和墨撒东的市场竞争正在处于白热化阶段,苏沐自然是关注的多了一些。

就目前的状况来看,西林制药厂已经将墨撒东在国内的洛伐他汀市场抢占了一半。

目前来看,两家企业也就是五五开的局面。

这样的结果,还是将占据了绝对优势的西南区计算进去才达到。 毫无疑问,价格上,西林制药厂占据了绝对的优势,但是,还是没办法扩大市场规模。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