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下旨交出韩烈议和73(2 / 2)

黄潜善,汪伯彦二人,一唱一和之间,首接把韩烈给卖了。

而为了求和苟全的赵构,更是没有丝毫迟疑,当即点头应道。

“二位卿家所言有理,若是能够一城的投降,换取我大宋的平安,这是值得的。”

“传旨中书舍人拟旨。”

眼下朝堂之上,左右宰相,都是主和派,中书侍郎朱胜非和尚书右丞许景衡,又没有什么政治主张。

尚书左丞兼任吏部尚书的吕颐浩,虽然不是主和派,但他也不是主战派。

他最初的主张,是坚守淮河沿岸,勾连关中,形成黄河两岸为交战区域。

但随着金兵势如破竹,步步紧逼,吕颐浩与朝中几名后起之秀。

如侍御史赵鼎,礼部侍郎张浚,都主张守卫长江防线,先稳定朝中局势,再做北伐之举。

但眼下的政事堂内,除了宇文虚中外,其他五个人都是宰相。

黄潜善和汪伯彦这一开口,加上赵构的同意。

韩烈这个抗金前线的功臣,首接成为牺牲品。

时值建炎元年十一月二十日。

也就是韩烈打赢沂州防守战的第三天。

但因为沂州与临安府之间道路被金军阻隔,赵构的南渡小朝廷,并不知道沂州的大捷。

即便知道,以赵构身边这帮主和派的软骨头尿性,也只会做鹌鹑状,根本不会相信,这事是真的。

就像当初韩烈在鹤丘,东明两次战斗之中,歼灭金军两万多人战绩一般。

赵构的旨意,在十一月二十二日,便传达了扬州府。

二十八日的时候,通问使朱弁携带的旨意,从楚州过海州,抵达沂州城。,

而这时的韩烈,己经率军抵达徐州城下。

沂州知州衙门内。

意外接到朝廷传来的圣旨,坐镇州衙的张伯奋,刘子羽,李若水三人,还以为是朝廷的封赏。

欣喜之余的三人,连忙下令打开中门,把通问使朱弁迎进了大堂之上。

“韩知州为何不在?”双方见礼之下,朱弁皱眉问道。

“回禀上使,韩知州得知金军南下,担心朝廷受到金兵威胁,特意率军出击徐州,意图截断金兵退路,逼迫金兵撤退……”

张伯奋拱手作揖,沉声解释了一遍。

听到张伯奋的解释,朱弁想到自进城来,热闹祥和的沂州市井情况,心中隐隐有种奇怪的感觉。

但一时之间他又说不出来,当下只得拿出圣旨说道。

“既然韩知州不在,你们三个权知州军事的话,那就由你们三个接旨吧。”

说罢,朱弁展开圣旨宣读道:“朕膺昊天之眷命:权知沂州军州事韩烈,守城有功,敕命擢升为中散大夫衔。”

“授通问副使之职,即刻打开城门,迎接金军入城,商讨议和之事。”

……

朱弁刚宣读旨意时,跪在堂下领旨的张伯奋,刘子羽,李若水三人,听到朝廷正式下旨,加封了韩烈为正五品上的中散大夫品阶时,还都替韩烈感到高兴。

可下一句朱弁宣读到,授通问副使之职,打开城门,迎接进入城之时,不但张伯奋勃然变色。

就是刘子羽和李若水,也是怒气冲顶。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