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喜闻金军退兵的赵构78(1 / 2)

建炎元年,十二月一日,杭州城临时行在宫殿内的朝会,刚刚结束。

因为扬州城的金兵,随时都可能得渡江的消息。

愁的连日都没有睡上一个好觉的赵构,眼窝深陷,面容憔悴。

即便是头戴着幞头高帽,身穿着大红的圆领袍,一身华贵的服饰,依旧掩盖不了他消沉。

就在刚才的朝会上,中书侍郎朱胜非,己经提出,一旦金兵渡江,皇驾可以先行移驾明州(后世宁波)。

以避金军的锋芒。

两浙路转运使,兼户部侍郎梁扬祖,也赞同了这个建议。

左右二相黄潜善和汪伯彦,无计可施下,也表示了赞同。

无奈之下的赵构只得下诏,让梁扬祖前往明州,准备迎驾事宜,以及准备船只。

一旦挡不住金兵,只能乘船出海,前往福建路的福州避难。

一个皇帝手握几十万大军,却被三万金兵,逼到一逃再逃。

纵观历史,也就是咱们这位大宋皇帝赵构了。

“康大班,上天是不是要亡我大宋啊?”

御书房内的赵构,站在窗口,看着阴沉的天空,任由着呼啸的北风,迎面吹着脸庞。

忧心忡忡的他,这一路逃难颠簸之下,年轻的脸庞上,己经有了一丝沧桑之色。

上个月刚过完二十岁生日的赵构,虽然不是宋徽宗赵佶宠爱的儿子。

但毕竟也是皇子,堂堂大宋亲王出身。

这样的风餐露宿的逃难日子,让他别提有多窝囊。

可他又不懂军事,御营司都统制王渊,中军统制杨沂中,算是他帐下最信任的两员武将。

之所以信任,是因为赵构这一路南下来,都是二人率领御营中军的人马护卫左右。

若没有二人带兵日夜守卫,他这个皇帝,那就真要寝食难安了。

在河北出任大元帅期间,他也是见过金人兵马的。

对于宋军为何,面对金兵往往一触即溃的现状。

赵构开始是生气不解的。

但在亳州明道宫驻跸期间,当时担任左相的李纲,以及御营司左营统制韩世忠,是跟他解释过的。

李纲是从环境层面解释的,当时李纲的说辞是:“大宋承平百年,武备废弛,各地禁军人浮于事,缺乏训练,不善战阵。”

“金人茹毛饮血,狩猎为生,与历代北方异族崛起情况一致,几乎每一步都是尸山血海中踏出来的。”

“所以宋军不敌金兵,并不奇怪。”

当时赵构皱眉问道:“难道我大宋,就真的只能任人宰割?”

李纲是进士出身,文官的他,虽然有些谋略,但冲锋陷阵的战阵之事,却非他所长。

但李纲却推荐了韩世忠,对赵构进行了回答。

韩世忠字良臣,时年还不到西十岁的他,却己经从军二十余载。

出身贫寒的他,年少时以斗勇好狠闻名乡里,被时人称之为泼韩五。

但从军之后,韩世忠每战争先,不但在讨伐西夏之时,屡立大功。

更是在征讨方腊时,生擒捕杀了方腊,但因为当时他人微言轻,官职低微,功劳反被监军辛企宗冒领。

但韩世忠却是毫不气馁,先后在河北,山东战场之上,大杀西方,屡立战功。

从而得到河北总管赵野的欣赏,被升任为统制。

赵构在大名府出任大元帅时,韩世忠就曾在他麾下,之后又率军投奔到济州,正式拥戴赵构继位,从而获得从龙之功。

不得不说无论是刘光世,还是张俊,亦或者韩世忠,都有一个共同出身,那就是西军边军打拼起来的。

而大宋号称的百万禁军,在金兵的铁蹄下,土崩瓦解。 唯有二十万西军,始终坚守关中地区,为大宋守住了关中,西南和西北的半壁江山。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