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碰硬(3)68(2 / 2)

而国言是真没心思和谁斗,从小就是个不出头,不冒尖的性格,偏偏自己为了大事认真了一回,这就得罪了直管领导。现在,关系虽然是缓和,可那也是另一种冷战模式,自己刚来,就给自己搬来那么多外文杂志,能说不是给自己难看?

崔淼淼走后不到10分钟,013号就拿着几份特殊的文件进来了,其实,那些文件就是一些照片的影印件,上面的英文并不是十分清楚,遇到某个特殊单词的时候,如果少一个字母或者中间缺了几个字母,那这单词到底是啥意思?

在英文里,许多姓名的单词往往只有一个字母的差异,用在平时这几乎无所谓,形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就是,许多人坚持自己的姓名用原来的语言文字书写,这样的事情在西方社会里比比皆是。可如果某个人一旦发明了什么,而那个发明又用他的姓名命名,这就给一些行业的专用单词增加了许多不确定性。

国言一看那些影印件,就知道这是一些高级绝密情报,上面书写的单词并不是什么科学技术行当里的单词,而是一些特殊的人名,或者某项行动中的人名。

能够有这种认识,也的国言多年来大量阅读西方书籍的结果,在确认这种情况的真实性上,国言又通篇的阅读那些还算连贯的文字,最后才确认。

第二天,国言把几份影印件的翻译件送交,算是完成了任务,他自己不知道,经过他的翻译后,崔淼淼那边原来翻译件中的许多细节就前后贯通了,这可是让崔淼淼有些震撼了!原来,那个小子还真不是草包。

有了国言的加入,崔淼淼那里的翻译工作进展的速度就加快了,尤其是国言对许多已经翻译好的文件进行复核的时候,发现了诸多错误翻译,都被他一一修改,许多修改竟然是关键性的,使翻译的意思完全颠倒了。

到底是谁翻译错了?情报部门是有一整套核实的方式的,最简单的就是发送给更高一级的情报机构,让那里的人进行综合评估。

半个月下来,崔淼淼的部门获得了上面的嘉奖,他们翻译的资料速度最快,准确率最高,至此,崔淼淼不得不从新审视国言了。

又过了几天,国言编写的那份关于资讯中心的报告得到了批复,资讯中心顿时就升格了,其保密级别也上去了,那几百本外文杂志也顺理成章的进入到了咨询中心,两个文职也被更高一级相关部门叫去谈话,干不干?一次敲定。

机构密级升格,代表着这个单位终于有了说法,两个文职又不傻,签署了一系列文件后,开始被国言训练,那可是完整的图书管理和信息筛选的训练,直到这时,他们才明白,那个年级比他们小的主任可不是空挂其名的。

机构正名了,国言也开始忙碌起来,现在,他这里已经成为二处的直属部门,换句话说,与崔淼淼的科室是平级的了。这也是梁壮深思熟虑后做出的决定,他不能把两个都很能干的叫鸡公关在一个笼子里,还是分开管理比较妥当。

仅仅三个月,资讯中心收纳的各种公开的书籍、杂志和报刊的数量就翻了几倍,没法子,国言只能向干部科要人,要不,真转不开了。

而在这段时间里,咨询中心给大院各个部门提供的相关信息起了大作用,许多部门在军改的时候,需要去寻找各种资料,以前,那就像盲人摸象般的到处找,现在有了中心,许多信息到那里一查就有了,尤其是外军训练、研究的信息,在资讯中心有着大量的信息,比如军训部门的改革,几大的借鉴了这里的资料。

就连农场需要的农业、饲养等资料,这里也有,郑二顺带着人经常过来查阅信息,并且在这里获得很大的启发,只不过他们的密级很低,只能报出需求,由中心的文职找出来后,他们在外间阅览,压根就进不了中心。

农场现在可是抖起来了,进入冬季后,农场那边的新鲜蔬菜成为机关食堂里最抢手的菜肴,谁能想到,在寒冷的三九天还能吃上鲜嫩的黄瓜和可口的西红柿啊?在那年月里,到了冬季,这些东西可是稀罕物。

元旦前,郑二顺来找国言,询问清塘的时间。

“国主任,这说话就要过年了,你得告诉我,什么时候清塘最合适?”

郑二顺一副你不说我就不走的架势,国言笑笑,然后想了想。

“养鱼户清塘的时间一般是在元旦过后,小年之前,过了小年,清塘就基本上没有了,这里面的原因你有没有想过?”国言说到。

“我就不用想了,你直接告诉我得了!”郑二顺干脆不接茬。

“其实道理很简单,元旦过后就是进入冬季最寒冷的时候,捕捞上来的鱼不容易坏,送到市场上正好赶上人们筹集年货。”国言说道。

“有道理,可是我们捕捞上来的鱼不用去市场啊,我们可以往机关、基层部队输送啊。”郑二顺说。

“如果鱼少,你怎么弄都行,可如果鱼多了,你有没有想过怎么办啊?”

“多?能多出多少来?”郑二顺有些迷糊了,他理解不了国言的话。

“十多亩面积的鱼塘,按照养鱼户最低的收成也会有一万斤,你觉得机关和附近的基层部队能够马上就消化得了吗?如果收获更多,你怎么办?”

郑二顺傻了,他盯着国言,“你就直说呗,我一定听你的。”

“那些蓄水池不是有修好的吗?把捕捞起来的大鱼转移到蓄水池里,等到年前,分批往各部队送,这样你就不愁消化不了啦!”国言说。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