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再返母校(2)78(1 / 2)

国言说是在计算机系旁听学习,可自己却是常去原来的学系里看实际操作,因为,由这个学习负责管理的校图书馆正在用电脑对各类书籍进行登记管理,只不过这些操作让国言没有感觉到先进在啥地方。

说起来,那个时候的电脑操作,无非是把原来用手写的变成用键盘敲打的,在那个时候,扫码啊,扫文等概念在国内是没有的,而在电脑上实现中文操作页面还仅仅是初级的。操作员想要打出汉字使用的是王码五笔输入,想要成为熟练操作的打字员,还得去下苦功夫去背五笔输入法的字根。

国言现在有空就背五笔输入法的字根,实话说,比学汉语拼音难多了,甚至比去记单词都难,国言硬是花了一个半月的时间才初步掌握。

邓序瓯被国言点醒,找了一些搞化工教学的同事,硬是把瓷土酸洗工艺搞出来了,当然,在这里,国言为其提供的外国参考资料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战结束后,进入现代工业大发展时期,华夏的瓷器却是从国际市场上销声匿迹了。精美的高档次几乎被日本、意大利等国家控制,这里面的主要原因就是我们的精白瓷土资源枯竭,而许多地方瓷厂使用的瓷土在精细度上不达标,根本就做不出精美的瓷器。

而邓序瓯牵头的项目,可以解决瓷土原来存在的问题,尤其是以醴陵唐山等地的瓷器厂,他们那里的瓷土本来就很白了,但还达不到制作精细瓷器的标准,经过酸洗后的瓷土,洁净度大幅度提高,使制作出来的精品瓷器的成本大幅度下降,并且开始逐步走向海外市场,这是谁都没有想到的。

要说对瓷器的理解,我们要甩外国人十几条大街去,无论是器型设计还是装饰绘画,其中包含的寓意和烧制工艺,都是外国同行无法理解的。

搞出这些名堂,有人嘲笑邓序瓯是到老之后“改换门庭”了。但是老邓不认,他说他一生中最热爱的就是瓷器,他这是升华了,是更进一步。

项目成功后带给学校的成果也是显而易见的,经过老邓带着学生到各地去考察,竟然在一些原来完全不起眼的地方发现大量可以酸洗的瓷黏土,一下子是国内可以用于瓷器生产的资源翻了无数倍。原来因为瓷土不过关只能烧制一些地段瓷器的地方,现在精品瓷器是层出不穷。而这些都得益于邓老研究的成果。

国言在母校回炉了四个月后,在放暑假之前结束了培训学习,赵大彪申请的电脑系统也到位了,国言恰好赶上使用。

让赵大彪感到意外的是,对新设备的安装调试不得自己来,要等着上面派出的专业人员前来安装。这也是当时电脑太金贵了,而且大多数人对其原理压根就不了解,与原来纯粹机械安装完全不是一码事,在出现非正常损坏后,上面对普及安装的事情做出了严格规定。

看着装电脑的纸箱子,国言是一点法子都没有,他懂。也会安装,在母校就跟着计算机系的学生一起干过,甚至干过更复杂的设备,他甚至在计算机系还学会了编写软件的技能,一些简单的小软件也能自如的编写。

可规定就是规定,国言可愿意去违反规定。

国言曾经去找过赵大彪,说自己能干,可是赵大彪还是不批,说出来的道理非常简单,“规定就是规定,对上级的规定,我们要无条件执行。再说了,现在是安装队忙,还没来得及安排到我们这里。多等几天不怕的。”

这多等几天就是三个月,国言反映了情况后也就算是进到责任了,他现在是抓紧时间为将来使用的电脑编写程序呢。

此时,正是个人电脑软件爆发的年代,操作页面虽然还是英文的,但是已经比原来方便多了。引入自编程序也方便了很多,毕竟,国言是在母校接触到了最新的电脑科技,对这种新技术也是充满了兴趣,在培训这段时间里,如果不是背五笔字根,他可能还会去学的更多。可惜,他出去培训的时间也是被限定的。

按说,国言回母校培训是能碰到李有田的,但是,国言现在不想再与李家有什么关系,他刻意的躲避李有田开店的那条街。每次到学校走的都是“后门”。

自从年三十与李凤灵闹掰后,两人的确是没有任何联系,对此,李有田毫无办法,而老婆又义不容辞的站到了女儿那边,认为女儿坚持的原则是没错的,一个男人必须把自己的所有秘密交代出来,否则就是“不忠”。

国言为了避免被李家打扰,干脆连宿舍里的电话号码都更换了,而且那套房子他再也没有回去,始终锁在那里,他只需按照规定每个月缴纳管理费,那里就会有保安巡视,为此,国言还让赵大彪出了一个文件,声言,那里是“军属房产”。

李凤灵这些日子忙的厉害。一是要写毕业论文,争取要个好成绩,所以,格外勤奋的钻图书馆,查资料,还请教学校里的指导老师给于指点。另一方面,她更加热衷于青联会的活动,那里的一个团干部,已经暗示她,只要交出了人,他就可以帮忙安排凤灵在省城的工作。

可凤灵虽然学的有些西化了,但是打小养成的固有概念却是不动分好,给人可以,但是必须结婚,否则,门都没有。

她并不知道国言没有向组织汇报他们关系破裂,还以为那边借不上光了。所以,她现在是以未婚无男友女性身份暴露在世人面前。问题是,她想的太简单了,她以为自己可以左右自己的命运,不成想,她玩的这把,把那个团干部给坑了。

陶利民,青联会干事,负责联络各高校学生会积极分子。他自己本身是省城某机关干部子弟,依靠家里的关系,加上自己也的确表现不错,成为年轻的第三代培养干部,可以说,前途无量,家里已经为他的官宦之路铺垫了太多。

李凤灵一进入青联会,就被陶利民盯上了,毕竟凤灵的外表和内涵都很优秀,在学校里,最后一年也被选为学生会副会长,是公认的省师范里的顶级校花。

李凤灵进入青联会后,接触最多的就是陶利民,那些宣扬现代爱情观的作品都是陶利民借给李凤灵阅读的,还时不时的给李凤灵“解释”,于是两人越走越近。

以前,李凤灵还有国言牵挂,因此对陶利民是敬而远之,谈工作可以,谈生活也行,就是不能谈爱情,可自打过年以后,李凤灵这最后一道闸门就打开了。

“凤灵,你马上就大学毕业了,是不是该考虑一下分配去向了?”陶利民在一次闲谈中问李凤灵,“或许我可以给你帮帮忙,我家是省城的,父亲是市里的干部,给你找个接受单位不难,但是,你我之间的关系得有一个突破,要不,我找不到理由帮你的忙啊,你说是不是?”

“我听说你不是有女朋友吗?好像也是市里干部子弟,你不怕她找你麻烦?” “现在是一个开放的年代,再说了,那也不过是一个朋友而已,谁规定了女朋友只有一个的?都说不能吊死在一棵树上,我觉得,自己还没有找到真爱。”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