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 顶牛了(1)84(2 / 2)

自打有了这个上规模的养猪场后,下面基层部队的猪栏里就少了很多猪了,之所以还保留那么一两头,其实不是为了别的,就是为了把剩菜剩饭给消耗掉,要不,他们连一头猪都不愿意养了,毕竟,养猪还是消耗时间和精力的。到后来,进一步军改,流传在基层部队的养猪活动就彻底的消失了。

国言一到,郑二顺就笑嘻嘻的迎过来了,啥也不说,赶紧拉国言进暖和的办公室,外面的气温虽然不像北方那天冰天雪地的,可是气温还是很低的。

“你来的正好,今年这鱼塘里出的鱼可能比去年还多,我都在想,怎么消化掉这些鱼啊?”郑二顺开口说道。

“这还不简单,你那鱼塘没必要年年清塘的,可以改为二年清一次,这样,下网捞鱼的时候,凡是不足二斤的家鱼全部扔回去,到了来年夏天,你就可以搞每月捕捞一次,让机关可以经常吃上你养的鱼了。”

“哦!对啊!难怪我大伯说,要经常向你请教!你可真是个智多星!”

“我算啥智多星啊?这些法子书上都有,你是不留意去看。”

郑二顺被国言给说的脸红了,的确,他的那点文化水,看着书就犯困。

“去年饲料厂的业绩你没忘记留点吧?要的都报了,今年你可就犯难了。”

“没有,按照你的提示,我留了三成的业绩没报,都归纳到了半成品里了,嘿嘿,你给出的点子是真管用。”郑二顺的眼睛里全是金星星,“去年底一结算啊,把我自己都吓了一大跳,没用军区一分钱拨款,创造利润超过了一千五百万,这还没算蔬菜的折价,没算马上就要出塘的活鱼,哎呀,我自己都不信啊!”

“瞧你这点出息,你手上有多大本钱不知道吗?三千多亩上好的田地,这要是在旧社会,你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大地主,三千多亩田地能出多少粮食,粮食有能换回多少效益,你心里没谱啊?”国言笑著讥讽着郑二顺。

“是是,咱们这个本钱的确不小,不过,还是要看谁摆弄这本钱,原来也有田地啊,可就是创造不出效益来,你过来一点拨,这就成了!”

“今年啊,给你个建议,想法去买上几台榨油机,咱们这里靠近芝麻的产地,我最近看了几条消息,说是由于芝麻增产,目前,各地都有库存,来年,你也可以种上几十亩芝麻,到时候,咱们机关的家属就不用满世界的去买香油了。”

“对啊!咱们农场周边就有不少村民问我们收不收购芝麻,他们去年的收成很好,那东西又不像粮食,每天消耗大,所以都压在家里呢,我听说,那芝麻还不好放,弄得不好就出芽了,行,这个事情可以马上办,我立即安排。”

“还有啊,芝麻收回来,用烘干炉烘一下,不要太久,十几分钟就可以,温度也不要太高,八九十度就可以,这样芝麻就不会发芽了,你现在收,价钱也不贵,磨出油的残渣粉碎后放进饲料里做添加剂,猪更爱吃,还增膘快……”

“知道知道,有了榨油厂,难道就只有芝麻可以榨油?黄豆、山茶果实都是可以榨油的,嘿嘿,这又是一个突破,今年的业绩没问题了!”

说着话,郑二顺就跑出去了,他要趁年前许多厂家急着出货的这个机会,赶紧把榨油厂的设备买回来,这就去安排业务去跑厂家了。

这八字刚有一撇,郑二顺就如此风风火火的干?厂房设计、生产线布置、用什么机器等等,他就不担心了?有国言在,他担心个嘛呀!使劲干就行了。

果然,那些业务员临出发的时候,国言就把榨油厂需要的设备清单给了他们,还在旁边做好了各种说明,可谓是一目了然。

国言这些东西是从哪儿弄来的?还不是农科院那边啊?别以为农科院就是研究农作物的,其实,人家的重点就是如何把农作物加工成实用化的商品,在没有细化分工的时候,农科院就也一个部门是专门研究农村如何建立小型榨油厂、农产品加工厂的,只是到了后来,针对农村扶贫的细化,这个部门才规划到别的部门去了,而在这个年代,这部门就在农科院里。

其实,国言根本不用直接去农科院,打个电话,让那边的熟人直接寄几本资料过来就可以了,国言答应了,农科院每周可以有一车新鲜蔬菜送过去,同时,过年的时候,给农科院送去一千斤活鱼,五头肥猪……

农科院自打搭上了国言这个关系,逢年过节的就总有东西分,虽然也不是白拿的,可比市场上的便宜多了,这让主管副院长可是开心坏了。

那张纸条后面的法文照片寄回京城后,支某某的老爸一眼就看出来了,那是一句法文,意思是,“不同意报销。”。

“这个二货儿子,这都不用猜就知道的结果,还搞得神神秘秘的,真是无聊。”那位刘姓委员无奈的扔下照片,想了想还是准备给儿子写封信。

以刘委员的身份好地位,他是可以给儿子这边打电话的,可他担心电话会被监听,毕竟要通过军线人工台转接的,老刘委员是经历过各种风浪的,对儿子的表现他心知肚明,他的提点一下自己的那个儿子了。

赵大彪也把国言叫回来了,因为那个姓支的把国言告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