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多管闲事49(1 / 2)

“这是我的私人藏品。”边巴放好面具,将那张纸片拿给吴钦。

那张粗糙的纸上有一幅人物素描,画面中的藏族少年戴着高高的皮制棉帽,脸型清瘦,目光单纯。

吴钦说:“这幅画一定很特别吧?”

“故事的发生是这样的。”边巴很乐意在外人面前炫耀自己的收藏,“这幅画原来的主人是我们文化局的老职工旺堆。如今他已退休,现在是古格王城遗址的看门人。有一次,我找他聊天,问他家里有什么老旧的物什,他就翻出来这张画。”

吴钦问:“画中少年是何人?”

“画上的少年是旺堆的爷爷。”边巴说,“那应该是100年前的事了。有一个外国探险家来遮达探险考察。那时,旺堆家还比较富足,他们招待了那名外国人。探险家为了表示谢意,除了支付银钱,还给他们家的孩子画了一幅肖像。”

吴钦拿着这张纸片,内心由衷地感叹。早些年的探险家真是了不起,不仅有忘我的牺牲精神,还有高超的生存技能,他们用脚丈量地球,用手绘制传世真迹。

听到边巴提起探险家,拉尔森也凑了过来。他接过那张纸片看了看,说:“这幅画画于1907年,这上面有日期。画的作者应该是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

吴钦读过斯文?赫定的书《穿越喜玛拉雅》,这本书对于了解西藏的人文地理很有帮助。

书里有很多画作,形象逼真,生动传神,与这幅很相似。

拉尔森将那副画交给边巴的时候,吴钦突然看到那张纸的背面还有文字和线条。他又拿过那画看了看。

画的北面是一幅简单的地图,图上有一个大大的八叉。显然,这张图是作者画废的草稿。也许是为了节省纸张,不舍得扔,他便在草图的背面给藏族少年画了一幅肖像。

图中除了标注地名,还有路线。中间写的是古格遗址,左上方是多香遗址,右上方是卡波遗址,正下方是达巴遗址。曲里拐弯的线条,像是蚯蚓爬过的一样。

“遮达有这么多古堡遗址,真是文化的富矿啊!”拉尔森赞叹道。他拿出相机,拍下了那张纸的正反面。

边巴收起那张纸说:“这个纸片是我收集的,如果以后遮达县建博物馆,我会捐出去。其他人想要,我不会给的。”

吴钦的脑子里还在回想斯文?赫定的那张地形草图。

多香遗址、卡波遗址与古格遗址三点相连,构成一个V字形,再将古格遗址与达巴遗址相连,正好构成一个大写的Y字母。这张图与古格秘符之间到底有没有联系?

“今天在边巴局长这里大开眼界。”拉尔森说,“我迫切地想去干尸洞看看,这些文物太有诱惑力了。

这时,边巴的手机响了。他一看是王副县长打来的,赶忙说:“我去去就来。”

……

就在边巴与拉尔森、吴钦讨论骷髅面具的时候,一个瘦小的藏族老者迈着小碎步走进县政府大院。在门卫室,他出示了自己的工作证,门卫看了一眼就让人进去了。

在办公楼大厅,还要再检查登记。老人又拿出工作证,值班人员在会见册上记下:旺堆,县文化局职工,找局长。

旺堆把工作证押在值班员处,自己朝楼上走去。到了二楼,他没有往文化局办公室去,而是去了王副县长的办公室。

副县长的办公室内部陈设简单。一张办公桌,几个柜子,一套沙发,仅此而已。墙上挂着一幅大大的照片,是一群人正襟危坐的合影。上面有一行字,“领导接见优秀援藏干部留影”。办公桌前,一位四十多岁的中年男子正低头看文件。

“王副县长,我是文化局的旺堆。”

王副县长抬起头,摘掉眼镜,说:“哦,是旺堆老人家啊,这边坐。”副县长是陕西口音。

旺堆在副县长对面坐下。

“老人家,最近身体可好?古格遗址那边让您费心了。找我有什么事啊?”副县长很客气。

“王副县长,你是分管文化工作的,我向您反映一个情况。”旺堆向桌前移动了一下身子。

“什么情况,你说。”

“最近,古格王国遗址来了一些不三不四的外国人,我看他们心术不正,可能是来盗窃文物的。”旺堆神秘兮兮地说。

“是外国游客吧?我们这里每年要接待很多的外国人啊。”副县长说。

“这次来的不是外国游客,他们不是来旅游的,他们是来寻宝的。”

“哦,老人家,谢谢你的这种敬业精神。这个事啊,我知道的。这是我们专门邀请世界文化交流协会来考察古格,帮助我们申报国际文化遗产,如果申报成功,我们会有更多的经费保护古格,这不正是你希望的吗?” “他们能给我们钱?我看不像,我看他们个个贼眉鼠眼,不像是好人。”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