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东军的面子 满洲精锐10(1 / 2)

——满洲国陆军铁石部队成败

抗日战争,前前后后经历了一十四年,期间日军直接参与进攻,导致数以千万计的中国军民牺牲,造成的经济损失无法估计,日军在中国作战前前后后总共投入410万兵力。

但是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仅凭这区区几百万人口是很难做到完全占领的,于是在日军政治的诱降下,中国大地上出现了大量的伪军——皇协军。

期间有南京汪精卫政府的军队,也有各地方汉奸政权组织的地方军队,还有在东北的伪满洲国部队。

不过这些不入流的部队始终难成大器,其一是因为训练、兵员自身素质问题,其二是武器装备问题,其三,也是主要原因,就是他们投诚主要还是为了活命,打仗是要死人的,因此非到万不得已,他们几乎是能不拼命就尽量不拼命,能跑绝对不会用走的。

但是在众多的汉奸部队中,有一支部队十分特殊,他就是满洲国陆军精锐——铁石部队!

组建

时间回到1944年,在八路军冀东抗日武装的不断打击下,日军华北方面军决定武力报复冀东根据地。

在制订计划时却突然发现一件事情,那就是手头上兵力不足,原因是其麾下9个师团被派遣军司令部调走参加打通大陆交通线的“1号作战”去了。

万般无奈之下华北方面军只得厚着脸皮向驻扎在中国东北的关东军发出借兵的请求,不过以关东军部队当时的实力,能守住苏联军队已属勉强,但是出于面子又不方便拒绝,毕竟同属一个阵营,大家抬头不见低头见的,总不能伤了和气,于是考虑再三后决定从伪满军队挑选合适部队支援华北方面军。

毕竟是支援友军,且还是通过关东军调遣的部队,因此关东军认为这支部队绝对不能丢自己的面子,务必是满洲国的精锐,所以关东军司令在给满洲国军事部门的“请求”中提出,“该部必须是绝对的精锐部队才能担此重任”。

这名为“请求”实际上与命令无异,时任满洲国“军事大臣”的邢士廉不敢怠慢,当即命令各军管区上报可供执行任务的部队,要求必须是团级。

经过层层筛选,满洲国军事部门最终从这些部队中选出了2个步兵团,2个骑兵团,即步兵第26团、第37团,骑兵第47团、第49团。

两个步兵团合编成一个旅级部队,代号“铁心部队”,由日裔满洲国籍军官粟野重义少将担任部队长。

这里额外说明一下,为了体现日满所谓的公平友睦,在满洲国军队中担任军职的日本军官要求全部加入满洲国籍。

铁心部队下辖两个步兵团,刘德溥上校担任步兵第26团团长,南清一(日裔满洲国籍)上校担任步兵第37团团长。

两支骑兵团合编为旅级骑兵部队,代号“铁血部队”,任命同样是日裔满洲国籍军人岩田熏少将担任部队长,下辖骑兵第47团,呼赫巴图尔上校担任团长,骑兵第49团,郭文通担任上校团长。

随后又组建了一支铁路警察部队,代号“铁华部队”,由富永清一担任部队长,下辖三个团,1600余人。

为了彰显其部队的特殊性,“铁心”、“铁血”、“铁华”等部随后进行整训,取满洲国军训中“铁石纪律”之意,改编成“铁石部队”。

不过令人奇怪的是,无论是日方还是满洲方都没有设立部队司令部的想法,只是成立了一个联络部,任命日籍军官南博彦为联络部长,另由关东军派遣一名大佐军官担任军事顾问。

联络部下设机构又与部队常规司令部无异,但是担任部长的南博彦却仅仅是上校军衔,而所属部队的部队长却都是少将级军衔,南博彦的职责也只是居中联系和调配两部作战事宜,显得十分怪异。

“铁石部队”所属各部整训之后,其装备优于其他满洲国军部队,且训练较好,完全是日式训练,直叫友军羡慕嫉妒恨。

此外,邢士廉还陆续组建起战车队,代号“铁虎部队”、通信营,代号“铁波部队”、辎重营,代号“铁轮部队”、由**人组成的独立步兵队,代号“铁人部队”,也被编入“铁石部队”,由联络部直辖,总兵力达到了16000余人。

1944年12月7日,时值日本偷袭美军珍珠港3周年之际,铁石部队宣告正式成立,选择这一天或许是为了让部队沾点喜,为今后作战开个好局。

成立之后的“铁石部队”从面上看确实是精锐非凡,其步兵团都是甲种建制,每团3个步兵营,每营3个步兵连,一个重机枪连(8挺重机枪)。

步兵连每连3排,每排4班,每班机枪,掷弹筒,步枪各1组,步兵连每连连长以下188人(不含伙、马夫),装备12挺九六式轻机枪,12具八九式掷弹筒。

步兵团直属队还有战防炮连(四一式平射炮8门),迫击炮连(八二迫击炮8门)、工兵连、辎重连和指挥排、通讯排、卫生队等。

骑兵团每团4个大连,另外还有一个骑炮连或重机枪连,1个辎重连、1个指挥排、1个通讯排,骑兵连每连连长以下258人(不含伙、马夫),士兵一马一枪一刀,每连装备12挺九六式轻机枪,12具八九式掷弹筒。

骑炮连有一四式骑炮4门,重机枪连有十三年式重机枪6挺。

铁华部队情况比较特殊,其既有军队性质又有特务警察性质,其旅下设团,团下设连,连下设排,全旅约1600人,配备重机枪20挺,轻机枪60挺,还有迫击炮、掷弹筒等重武器。

满洲国军事部门对这支部队异常重视,为加强对其的监视和保密工作,还特地派了1支40多人的宪兵队,并为之专门征集了“慰安妇”作为随军军妓。

12月21日,“铁石部队”在锦州接受第1军管区司令官王之佑和日本关东军参谋长笠原幸雄检阅。

满洲国康德皇帝——前清废帝溥仪所遣特使中校侍从武官田宏图,代为宣读“圣谕”,要求部队能够“日满同心”、“发扬国军精神”。

关东军参谋长笠原幸雄则希望“日满两军本着同心容德,共存共荣的精神,为大东亚共荣圈建设而努力”。

检阅结束后,军方举办盛大欢送出征宴会,“铁石部队”中校以上军官全部参加,这让不少经常被排斥在宴会外的伪满籍中国军官感到意外,但任凭宴会上日军代表如何吹捧,他们都对即将奔赴的冀东战场感到前途未卜。

作战

1944年12月23日,“铁石部队”开拔,所属各部陆续进驻冀东地区,其联络部驻扎于唐山,受华北方面军宪兵司令兼特别警备队长加藤泊治郎中将指挥,联络部所属各直辖部队分别驻守于唐山和滦县,担任作战任务的步兵“铁心部队”驻扎于滦县和迁安,骑兵“铁血部队”驻防滦县以南地区。

对于这支特别的“邻国”友军,这支部队确实受到了唐山日军的欢迎,但是这支部队到底能不能承担“冀东治安”的相关作战行动,加藤则表示实在看不透。毕竟对手是十分狡猾的八路军。

从1月8日进入冀东地区,一直到8月15日日本投降,“铁心部队”总共参与了三十次左右的扫荡任务,其中直接参与的重点进攻有三次,可谓作战颇多,但是用该部26团团长刘德溥的话说。

“由于解放区军民一体,组织严密,从未包围住过八路军一支部队哪怕是民兵队也没有被包围过,而广大人民群众,在同仇敌忾和坚壁清野的行动下,被包围住的仅是一些老幼妇孺……不论昼夜风雨,只要发现伪军行动的信号,全村居民则扶老携幼地向山里躲藏”。

——以上摘自刘德溥在战犯管理所的自述。

“铁心部队”与八路军的正面交锋,根据后期披露的资料显示,冀东八路军主要集中在群山怀抱,地势险要的东、西莲花院地区,这同样也是“铁石部队”进入冀东后的主要攻击方向,根据当时的作战计划,“铁心部队”的主要任务是负责进攻南莲花院,而“铁血部队”则负责进攻北莲花院,联络部直辖的战车队即“铁虎部队”担任战场南北机动火力支援。

进攻开始时,“铁心部队”首先遭到八路军铺设的雷区的“热情招待”,当“铁心部队”踏入雷区的时候,到处都是爆炸声,步37团先头连顷刻间就有有50余人或死或伤。

遭此打击,任凭日籍军官如何呵斥鸣枪,该部士兵都不敢继续向前,等到工兵部队排雷完毕时,八路军主力早已转移。 1945年3月,“铁心部队”步兵第26团1营在下官庒执行扫荡任务,突遭八路军攻击,该部营长李治唐倒是反应迅速,立刻命令麾下一个连从右翼包抄八路军伏击高地。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