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窥视的目光35(2 / 2)

“是呀,壁画还是立体的,有的还在天上。哈哈!”

“张团长,您一说话就是行家!我们现在缺乏人手,缺乏必要的设备——梯架设备、照明器材,只能在小桌小凳上作画。遇到看不清的地方就要一手举着小油灯照一下,一手执笔画一笔;尤其到了冬天,简直就是一种佛教里的苦行。您说的洞窟顶部的画面临摹起来就更加费神费力,需要仰着头让脖子和身体成90度,抬头看一眼低头画一笔,不一会儿就头昏脑胀的要命,有时甚至恶心呕吐。尤其是临摹大幅壁画,困难就更大了”

常书鸿和张宪魁团长细致而热烈地攀谈中。

“到1948年初,我们按计划完成了《历代壁画代表作选》、《历代藻井图案选》、《历代飞天选》、《历代山水人物选历代服饰选、《宋代佛教故事画选》等十几个专题的临摹和编选工作,共绘制壁画摹本800余幅。”

“这可真是个了不起的成就啊!你们在如此艰难困苦的环境中,能够做到清心寡欲、饱有苦行僧的精神,实在是让我们这些大老粗的军人无比的敬佩。”

“我和我的同事们,除了付出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去创作之外,还要提防反动派的各种阴谋诡计。1948年我们在南京和上海进行了《敦煌艺展》,曾收到善良知情者的来信,提醒我们要保护好敦煌艺术,保护好这次展览的作品,暗示他人已经惦记上这些珍贵的展品了。果然,教育部社会教育司剡司长突然找到我,提出要将全部的模本运往台湾展出。为了对付这一指令,我连夜将摹本分成两批包装好,分别交给李承仙在上海的姐夫朱惠康和杭州我大哥常书林帮忙隐藏,这才让几年的艰辛杰作躲过了一场浩劫。”

说到这,常书鸿不由得心里依旧冒出一股冷汗的同时,又想起了自己与第二任妻子李承仙美好的相识和情定终身的过往。

......

系着两个小**、一脸粉嫩的李承仙,缓步走在宽敞而明亮的展览大厅中,望着眼前诞生于战火纷飞岁月中的敦煌壁画临摹艺术品,心情一会是高山流水般的澎湃,一会是凝望苍宇时空般的沉思,敬仰和眺望成了她此刻心灵唯一的颤音。她仿佛透过如薄纱般朦胧着的荡涤尘埃的时空隧道,将画家洗尽铅华般拳拳爱国之心拂进了自己的心灵之窗。大师与造化的亲近,与时代的融合,与命运的抗争,贯穿着先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坚守,呈现了一个有血有肉有真性情的中国画大师在抗战时期的艺术成就。

“我惊讶坏了,呆住了,还有这样的画这样的塑像在这样的地方!”

还在艺专学习西画的李承仙对敦煌壁画展里的北魏壁画临摹品最是崇拜,“粗砺道劲、风驰电掣”,她决心暗定,“一定要去那个地方,不管怎样都要去!”冥冥之中,她觉得她要替喜欢敦煌的父亲完成他未尽的夙愿,她要去聆听千年前的画家同行们心灵的呼唤,去和他们相隔遥远的时空去对话,去了解那个时代的生命所拼发出的光彩,去翻译古人婚丧嫁娶等全部的信息密码。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