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9章 领导的私事596(2 / 2)

郑玉德显然很高兴荆涛还记得他那篇文章。他在省政研室的时候,的确写过几篇有分量的文章,但这类文章往往政论性强,趣味性没有,所以能记住的人似乎不多。

但荆涛却能记住他的两篇文章,另一篇就是论房地产和实体经济的关系,当时他有个比较超前的提法,那就是各级、各地都重视房地产的开发,却忽视了实体经济的发展,他曾经呼吁我们的经济不要“瘸腿”发展。

荆涛曾两次跟他提到那篇文章。

现在,荆涛又提到了他那篇论述农村留守人员问题的文章。看来,这小子还真是用心了。

此时,荆涛说:“我也不是一下子就关注到这个问题的,我是去调研万水河项目的时候,到了附近的一个村子,在跟村民的闲聊过程中,才发现,如今的农村,最年轻的就是六十岁以上的老人,其次就是儿童,青壮年劳力几乎都出去了,村里家家户户盖的房子很漂亮,但住的人却很少,那些起两层楼的可能只装修了一层,另一层充当了仓库。”

“那是为什么?”郑玉德问道。

“一是装修需要钱,还涉及到取暖。二是没人居住。”荆涛说:“我让新西乡全体乡干部都写一篇调研文章,主题就是如何解决‘空心村’的问题。”

“哦,说说看?”郑玉德更加感兴趣。

荆涛说:“目前,乡干部们倒是交了答卷,我不用看,就知道他们的调研报告在什么水平上,不过这不是我的最终目的,我的最终目的就是让他们例举出农村存在的现实问题,让他们注意到这些问题,开动脑筋而已。这是第一步……”

“第二步呢?”郑玉德问题。

荆涛说:“第二步就是如何依托万水河项目,找到新的增收点,从而吸引那些青壮年返乡,建设家乡。”

“第三步?”郑玉德继续问道。

荆涛说:“第三步是终极目标,就是不知能不能实现?”

“说说看!”郑玉德鼓励道,他很高兴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荆涛居然注意到了这个问题,看来,他的确是伏下了身心。

荆涛说:“那就是回填农村,吸引城里人来农村投资,不管规模大小,哪怕来村里开个小卖部、或者开个小诊所、小兽医站,等等吧,但前提是村子里得有人,这是最基本的条件。”

“也就是说,还是农村人员回流问题?”

“是回填。”荆涛看着郑玉德说道。

“你怎么填?”郑玉德问道。

荆涛说:“我也没有成熟的想法,所以才来跟您探讨。”

郑玉德感到荆涛不是没有想法,可能是想法不成熟,或者是他的想法受到政策的约束。

因为空心村的问题,是这几年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但仅限于关注,各地各级都没有行之有效的政策出台,来吸引外出务工的人回乡,更别说城里人来农村创业了。

难道,这小子有什么新点子?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