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章:长势喜人210(1 / 2)

傍晚十分,叶童接到了两小只派家丁送来的信。

两小只口诛笔伐,在金陵书院痛骂了叶童一顿。

她俩不像叶童,现在既有院监的身份又有天统司侦缉的借口可以不回书院,两小只等了叶童一天都不见叶童回来,只能找人送信骂之。

第二天清晨,早起的人们听到许多人在街头巷尾谈论一件事:金陵府从南洋地区购进了一大批农作物的种子,这种子十分金贵,栽上即活不挑田地,而且有了收成之后,官家还会回收。

这消息如同长了脚一般,不到一个时辰便在街头巷尾传开了。

辰时末,又一条消息在街头巷尾疯传:那金贵的种子由金陵府仓运使押运,走水路准备运往阳平城城南栽种,结果在金陵河还没进入运河段处被装石料的船撞成了侧翻,船上的种子都撒进了河中。

叶童打着哈欠带着个能遮着脸的斗笠混迹在人群之中,终于第一次亲身经历了什么叫万人空巷。

这个时代,要说有便宜可占的话,所有百姓都会跑出来占便宜。

听到消息的人群挤满了金陵河入运河河口上游处,远处是侧翻在河面的运输船,旁边还有官兵高喊不许捡不许拿。

百姓们胆子小,纷纷跑到距离运输船远一点的下游处,拿着抄网纱网打捞那白色十分显眼的种子。

更有水性好的汉子赤着身子穿着裤衩,一个猛子扎入河道中间深处,拿着网兜打捞。

平日里熙熙攘攘的街道上忽然空了,这些挤到河岸处的百姓,愣是没让一粒种子漂进主运河。

这让叶童不得不感叹,人民的力量是无穷的。

接下来的事,就不用叶童再派天统司暗桩的弟兄们散布谣言了。

占了便宜捞到种子的百姓们欢天喜地,趁着第一茬庄稼收割完的空档,在自家房前屋后小院子里纷纷种上了种子。

土豆地瓜玉米种子混杂在一起,就这么让百姓们胡乱的种了下去。

只有最开始酿酒师王三找上门的农户心里犯寻思,只不过他们人数太少,说出来的疑问没人理会。

搞定了种子,叶童又带着阿江阿海,骑着他那匹被阉的突厥马赶往阳平城城南。

进了阳平城,三匹快马一路向南疾驰奔向城南。

可是三个人没走多久便有些疑惑的勒住马停了下来。

三个人已经许久没来过阳平城了,感觉记忆中的路似乎找不到了。

“老丈,请问下阳平城城南王庄怎么走?”叶童下了马拦住一位庄户人家客气的问道。

阿江阿海见状,也连忙从马上跳下来。两个人互相看了一眼,悄悄吐了吐舌头没吭声。

堂堂朝廷从四品大员,向百姓问路居然还下马,这要是传出去,叶大人沽名钓誉的名头是妥妥安在头上了。

“公子,这里便是城南王庄。”老头将农具从肩膀上卸下来放在地上,指着广袤的庄稼地说道:“这片地现在都被王家三兄弟买了租了下来,栽种了各种庄稼。”

“那老丈你这是?”

老头笑了笑道:“我是王家兄弟雇的佃户,给王家兄弟出劳力的。”

“哦,东家怎么样啊?”

叶童这个问题似乎挠到了老头的痒痒处,老头笑呵呵的点点头,十分骄傲的说道:“主家对我们这些佃户细农都很好,平日里一日三餐管饱,农忙时候每天晚上还有肉吃。主家弄的那白酒更是个好东西,晚上临睡觉前喝上一两二两的,一觉醒来真是解乏。工钱也是按时发放从不克扣,四邻八乡的庄户有什么问题,主家还会帮忙看看呢。”

叶童知道什么叫细农。

这个朝代的百姓除非迫不得已,否则不会卖自己土地的。但是种地都是靠天吃饭,遇到年景不好的灾年,如果交不上税的话那就要卖地。

所以便有一部分百姓将自己的土地租给主家,每年拿着稳定的地租,自己给主家出劳力。

这样风险小,但是一年到头也攒不下几个钱。

这种百姓就叫细户。

听老农这么说,叶童就知道王家三兄弟对待庄户很好。

告别了老头,叶童又沿着小路向前走了一段,赫然发现路两边种植的玉米。

前世他不务农,所以认识的农作物不多,玉米和土豆是叶童能认出的为数不多的农作物。

叶童兴冲冲跳下马,走到已经跟他一般高的玉米杆前轻轻抚摸着。

即便在后世,玉米都是重要的粮食、饲料和化工原料,更不要说在这个朝代了。

一旦出现天灾不断的年景,玉米、土豆和地瓜,便是稳定一方的护国神器。

这个朝代的百姓多好糊弄,只要能吃口饭不至于饿死,就不会跟着造反祸乱。 再往前走叶童又看见了土豆秧,这下叶童彻底放下了心,玉米土豆长势良好的话,那么他不认识的地瓜秧也一定长的不错。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