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五柳先生124(2 / 2)

陶渊明端坐,笑着说:“曹刘煮酒论英雄,小老儿才疏学浅,当不得英雄,此番自不必论英雄。”

刘威亦坐定,道:“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等诗句流传千古,若说五柳先生才疏学浅,世上再无当得饱学之人了。”

见刘威脱口便吟出自己的诗篇,陶渊明不由得一惊,这可不是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便是再脍炙人口的诗篇流传广度也是有限的,一个小儿竟然能背诵自己的诗句,陶渊明这才觉得先前那番恭敬的确发自肺腑,心中一暖,不由自主的已将其引为知己。

柳元景比较关心刘威后来的事,便问道:“刘兄何以不告而别?”

刘威轻叹着,好多话留在心底,日久,刻意忘怀了,今番柳元景重新提起,不由得一阵心伤,踌躇一阵后终于决定倾诉出来。

对他的事柳元景略知一二,但也知之不深,重新听着他的复述,不由得好一阵感慨,原来这里还有这些故事,那严歌用情至深,令人扼腕。

陶渊明举起酒杯,默声敬酒。

青梅酒性温和,饮下后心中涌起一股暖意,杯酒尽,陶渊明叹道:“小老儿苟活于乱世,于国于朝无尺寸之功,生平寡淡,反观于你,小小年纪却有这番作为,当真令人汗颜。”

刘威放下酒杯,恭恭敬敬地说:“通达于世者所做之世未必是对的,而先生必流芳千古。”

“流芳千古……”听到这个词,陶渊明竟似痴了一般,口中呓语,想说什么,却没说出来。

“先生其功不在封疆裂土。”刘威继续道:“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先生留下的乃是清明正气,纵观千古又有几人有先生这般高风亮节。”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陶渊明低吟着,不禁赞道:“好诗。”

柳元景虽也会些诗文,但是其志在武功,于文一道甚是浅薄,先前听说刘威略有才名还不以为意,此时方才感慨,看看人家,小小年纪满腹韬略,能文能武,未及束发便靠军功封伯,再看看自己,除了打过一些无名之战外,几乎一无所获,不由得垂下头叹气。

糟了,又剽窃古人的诗了,刘威不禁咂舌,缩回头去,闷声喝酒,生怕再多说下去不知几人的版权便被自己盗了。

青梅煮酒,本是小酌成趣,此时却引得两人感慨万千。

五柳先生嗫了一口酒水,眼睑低垂,似在想着什么,良久,他脱口念出一段诗句:“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好诗!”刘威抚掌。

陶渊明竟然苦笑起来,摇头道:“好诗谈不上,不过是小老儿一生的写照罢了,你不负少年时光,只争朝夕,才是当真大才,若当真有心建功,小老儿在朝野还有几分颜面,可以举荐你为官。”

“当官?”刘威没想到这节,思维自然跟不上。

陶渊明颔首道:“不错,莫学小老儿蹉跎一生啊。”

刘威还不待答话,柳元景接道:“正是啊,有五柳先生举荐定有发挥刘兄才华之处,何如?”

看柳元景一脸热切,刘威这才明白,此番可不是偶遇,原来是人家专程来寻五柳先生举荐来着,自己岂不是耽误了人家正事,想到这儿,他一脸愧色,忙道:“柳兄英才,正该当为官,造福一方,倒是我却是不必了。”

陶渊明泯了一口酒,似下了很大决心的样子,终于放下酒杯坚定地说:“老夫一生清贫,不喜结交权贵,但却不愿见到珠玉蒙尘,镇北将军、南兖州刺史檀道济曾多次修书邀老夫出仕,皆被老夫拒绝了,然少年人却正是沙场建功之时,老夫即刻修书一封与他,举荐于你。”

“檀……”刘威眼圈都缩紧了,他记得清楚,在南安谯家时,王康曾特意叮嘱,此人厉害,难道这么快就要见到他了吗?

听到檀刺史的名头,柳元景的眼睛都亮了,热切地瞧瞧刘威,见他一脸麻木,不禁问:“刘兄莫不是连檀公的大名都没听过?”

“檀公……”若不是自己那师父特意提醒,自己对这位历史上大名鼎鼎的人物印象还真不深,如今却不一样了,突然要见到真人,脑子还在震动之中。

柳元景不知他所想,想他只不过是年纪幼小,见识浅薄,于是道:“檀公破中原之时刘兄怕是还在蹒跚学步,不知也不为怪……”

“我知道!”刘威打断了他的话说道:“檀公盛名便是北地也是人人尽知的。”

柳元景兴奋道:“若是能得檀公赏识前途定然无量。”

刘威只觉胸口一闷,前途什么的都好,可是心里总有好多沉甸甸东西挥之不去。

自己真的要出仕吗?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