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议事(一)59(1 / 2)

第二天上午,因为册封皇后一事,郭可阳在中极殿接受百官朝贺。

下午应内阁及礼部、户部、工部等所请,在文华殿召开御前会议,商议朝廷大事。

首先是吏部尚书人选的确定。

前些日子在玉渊潭行宫,黄立极问起吏部尚书补缺一事,郭可阳想不出合适的人选,便让内阁牵头组织六部九卿进行会推。

所谓会推,是明朝中后期决定朝廷大员的一种主要方式。万历以前,阁臣的选任大多是通过特简,即皇帝直接任命。

会推则是当高级官员有空缺,不由皇帝直接任命,而是由吏部预先拟好人选,向参加会推者征询意见,或可、或否、或另推。最后根据被推选名单,集体确定二至四五人,由吏部领衔呈报皇帝在其中选择。

万历二十六年又确立了一种新的会推方式——类奏,改变过去的常规做法,会推之时所有参加者各推举一个人选,吏部仅做汇总,呈报皇帝选择。

会推的参与者主要是六部尚书、都察院都御史、大理寺卿、通政使等九卿。

可以说明代的这一制度创新是颇具开创性的,说它是中国古典政治制度向官僚民主制度过渡的尝试,尤不为过!

这一制度有效避免了皇帝用人的随意性,哪怕皇帝昏庸或者懒惰,依然能够保证高层有效的人事运转。

但是像万历皇帝这种,将朝廷六部尚书空缺出来一大半不任命,置之不理的奇葩除外。毕竟会推只是推选出来一份名单,最终确定是哪个人,还是陛下要皇帝拍板。

皇权作为中国封建社会最高权力从来不是虚的,只有在出现董卓、曹操、司马懿这号人物时,皇权才变成了虚权。中国古代绝大多数时候,皇权都是一言九鼎、不容置疑的。

高级官员的会推制度,是明代官僚选任制度中最富创新性的部分,在整个中国古代独具特色,前代没有,到清初被废止。

在满清的奴隶主们看来,除了皇室之外皆是奴才。人事任免之权,岂能容许你们这些下面的奴才们置喙。所以说满清是中国君主集权专制的最顶峰,绝对是没有问题的。其实换成说是奴隶主集权专制更为恰当一些。

明代不仅仅有东南沿海的资本主义萌芽,中央朝廷也同样出现了民主政治的萌芽,虽然并没有摆脱两千年的封建专制范畴,但好歹也是巨大进步了。如果能够平稳发展下去的话,中国的官僚民主政治或许便渐渐成形了。

但是满清的投机一搏,入关打跑李自成取得天下,彻底终结了这一历史进程。对外实行极为严厉的海禁,终结了东南沿海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对内实行奴化统治,将中国拖入半奴隶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中国从此进入黑暗的三百年,彻底落后于世界。相对于少数民族入主中原来说,满清的这些作为,才是最令人痛恨的。

明代虽然也有海禁,但是并不严厉。到明中后期更是成了一纸空文,沿海对外贸易高度发达,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

郭可阳接过内阁呈上来的名单,只见上面写着“房壮丽、王永光、何如宠、毕自严”四人。

以郭可阳当下对大明官员的了解,对这四人并不清楚,当下便有些尴尬,不知道该如何取舍。总不能随便圈一个吧!

其实郭可阳不知道的是,类似于这种随便圈一个的事,崇祯即位后还真是干过。只不过更加的离谱。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