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削藩不能急109(2 / 2)

郭可阳没有满清皇帝的那个条件,他需要大明这个系统支持自己,维持自己的地位,自己本身更是这个系统的一部分。根本不可能独立于系统之外,去大刀阔斧、快意恩仇!

最好的例子便是建文削藩、朱棣造反。

建文帝削藩过急,逼迫藩王过甚,造成好几个藩王自杀,或者举家自焚。情形相当的惨烈。

按照封建宗法制来看。建文帝此举,完全就是在迫害族人。从封建社会的伦理道德上来讲,建文帝的行为难以获得统治阶层广泛的支持。

虽然现在的藩王们手里都没有什么兵权,但是他们手中掌握着巨额的财富,还有大明皇室贵胄的身份在那里。

如果郭可阳像建文帝那样,对大明的藩王们逼迫过急,不排除会有许多士大夫阶层甚至会同情藩王,导向他们那一边。

大明此时各地方本就军备废弛,军队战力低下。藩王们被逼急了,拿出手里的巨额财富前去募兵起事,哪怕只有一两个做起来了,还真的不好镇压下去。

到时候改革没有推行下去,郭可阳本人也极可能落得一个建文帝的下场。所以以目前的形势来看。对于宗室的改革,对于藩王的态度。也只能到废掉秦王这里为止了。

如果郭可阳再敢下狠手,搞掉几个藩王,形势立刻就会变得危险起来。藩王们要是铁了心的造反,其影响力和号召力,以及手中的财力。可远远不是李自成、张献忠之流能够比拟的。只怕到时候大明乱的更热闹,亡得更快,郭可阳的结局也不会比崇祯帝好到哪里

朱棣造反时,当时的各地藩王可都是手握重兵的。为什么没有藩王起来勤王,支援建文帝?而是选择观望,或者支持朱棣。

还不是因为建文帝削藩太急,对宗室逼迫过甚。引起了整个大明宗室的不满和怨恨。而朱棣造反,本身就是大明宗室之间的内斗。无论谁最后胜利了,都不影响各藩王的利益。

如果是一个叫做张棣、赵棣的起兵造反。你看彼时大明各处手握重兵的藩王会不会起来勤王,帮助建文帝平叛!

彼时如此,现在亦是如此,一旦皇帝与全体藩王的矛盾激化,并摆在了明面上。那么内斗的过程中,肯定有不少人会选择观望,甚至选边站队。到时郭可阳就会发现,皇帝的力量并没有那么强大。

毕竟有朱棣的成功的例子在那里,无论谁赢了,都还是你朱家人做天子。万一押对了宝,那可是多少代人的富贵。

有个成语叫做兔死狐悲。因为秦王的不法诸事,只废掉秦王一藩,形成孤例,不继续扩大打击面,还能收到警醒其他藩王的效果。如果搞得多了,其他藩王感觉自己没有退路,人人自危,便会抱起团来孤注一掷。建文削藩和朱棣造反便是明证。

郭可阳深知自己即位时间太短,现在地位还不稳固,近卫师还没有练成。倘若真有一批藩王揭竿而起,有没有朝廷的武将两边下注,都是模棱两可的事情。毕竟所谓的“从龙之功”,对于一些野心勃勃之徒太有吸引力了。

只能是通过一步步的改革,来逐渐改变不合理的现状。操之过急的话,郭可阳本人,便极可能很快就被大明这个系统反噬掉。

本来郭可阳还打算让韩羽前去对宁夏的庆王、兰州的肃王、平凉的韩王、汉中的瑞王,这西北诸王敲打勒索一番,但是现在感觉还是不能做的太急太过火了,还是徐徐图之吧!

“看来是我起初把事情想得太简单了!想解决宗室人口日益庞大,与朝廷和百姓争利的矛盾,只能另想他法了。”回乾清宫的路上,郭可阳闷闷不乐,低头自语道。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