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535(1 / 2)

还特意标注了这个名家的观点取自那本书。

不知道大俞朝版权法规如何,会不会有人来告自己。二娘很慎重的用红笔写道:记得与此书作者沟通。

拿到助理抄得范文,夹进书稿里,一本样稿就完成了。

二娘在书房整整呆了一个月有余,初步整理出了此教辅书的行文脉络,一大叠厚厚的笔稿交给郭简时,二娘真的长舒一口气。

“呐,初稿。”

郭简翻了翻,提了些想法,“有些考题比较久远,你用的名家观点也比较陈旧,不如着人找些大儒将这些范文看了,多写写时兴的点评。”

二娘:你不早说!

二娘面上露出客套的微笑,“您说得对。”

郭简取了合同给她,“我聘你做此书主编,并算你三成分红,卖的越多你分的越多。”

二娘细细看了一下义务部分,每年至少参与编书一本,并且不得有参与其他非文渊书坊的编书行为,二娘指指这点,“商业行为不行,但是公益和为公家编书,你应该管不着吧。”

郭简心想也是,若是尔雅考中功名,去当个大学士为朝廷编书,倒也不能约束她,便道,“改成非文渊书坊的商业编书行为。”

两人商议好合同,愉快签字画押,还送去衙门备案。

郭简说当世名家时评的事情交给他,过段时间拿到后就给二娘,让二娘对她的稿件在优化一些,比较这么厚的书不利于传播。

二娘就先留了近五届的考试题目,将选中的内容细细考究一番,在每个章节结束的版块加入了考生须知,一些应试技巧被放入。

包括春闱注意事项,考生饮食注意,携带物品注意等,这些本是口口相传的事项被她一一添入。

二娘在京城的第一个秋天就与如山高的书籍度过,而赵怀释在录州给她写得家书都收到了她敷衍的回答:已阅。

郭简又拉了一堆人进入编书群,他们针对书籍的内容展开激烈讨论,什么要留什么不能写什么犯法了将禁忌一一排除。

这个团队非常强大,连某两个名家的名字不能出现在同一页都注意到了。

二娘甘拜下风。

赵怀释没能在两个月后回来,一直快到腊月才返京,带着录州学子的敬佩和赞赏,以及京城学子的爱戴。

二娘的书也终于成型,郭简拿到真正的样稿时与二娘对视一笑,看到对方眼下的乌黑,却发自内心的觉得这本书能改变时代。

文渊书坊的东家和化名尔雅的小娘子对大俞朝的科举制度发动了一场变革,自下而上。

郭简开始加班加点的敦促书坊印刷此书,因为预估到书籍的量很大,而且抄写会提前泄露内容,因为抄写员都是学生,郭简选择雕版然后印刷。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