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最后的南京(三)& 第一部感言 & 是否有人会记得他73(2 / 2)

家乡的亲人呀,丈夫许国,我要出发了。

灾难深重的民族呀,山河破碎,是谁在欺辱她?!

漫天的炮火呀,你尽管冲我来吧,我只有用我的躯体来捍卫她。

年轻的鲜血呀,你尽情流淌吧,凝结之后,化作一朵民族之花。

呼啸的风雪呀,请你告诉妈妈,儿子有多么爱她。

流淌的苏州河呀,硝烟散后,是否还有人会记得他?

——————

落后就要挨打,天经地义,亘古不变。这是整个淞沪会战的一个缩影,巨大的国力悬殊,导致战役的结局早已注定,不是单一的精神和意志所能改变。这些微末士兵的最后悲壮,只能是在被敌人捅开的伤口上,用鲜血画出一片凄美的花瓣。为这个民族,挣得了最后的一丝颜面。

这又是一支被遗弃的孤军,又一个无人回应的集结号。小人物被无情地卷入国破家亡的绞肉机,无奈绝望且无从选择。这样的题材并不新颖,同时故事中充斥了太多的煽情情节。但可贵的是,导演对人物的塑造有血有肉,个性鲜明。人物除了黄埔出身的长官,百战成精的基层军官,更多的则是吓破了胆的逃兵、苟且求活的壮丁、热血烧脑的学生以及懵懂无知的娃娃兵,很有些《我的团长》剧中的意思。这些或慷慨或卑微的人物,抛开了永远伟岸的英雄定律,也拨动了观众内心隐藏的那根神经。

我不相信,苏州河对岸的那些穿着洋装喝着咖啡的绅士们,那些叫卖望远镜的小贩们,那些隔岸犹唱**花的歌女们,那些悠闲打着麻将的阔太太们,那些高高在上的**们,会真正被这些士兵们的牺牲所感动。历史早已证明,对于这些享受着既得利益的买办们,这些只看到眼前苟且的愚民们,外族入主无非是又换个主子而已。真正在国家民族危难之时能够挺身而出的,则是那些受过启蒙教育,怀抱着诗和远方的热血青年。如同谢晋元、杨营长、上官连长,以及他们带出的基层军官陈树生、山东兵等。正是两百多位将军的赴死,二十万黄埔学生的热血,三百多万士兵的尸骨,才铸就了民族抗战的脊梁。

黄土文明和小农经济注定了我们的短视和自私。在钟鸣鼎食、声色犬马的今天,权贵、富豪、明星被国人所膜拜,老兵却凋零在阡陌荒草之下。各色选秀节目高朋满座,腾冲漫山的荒塚却早已斑驳,忠魂何处停泊。我们遗忘得太多了,曾经默默倒下的他们又有谁会记得。

没有历史就没有未来,没有情怀就没有希望。即使这个国家有着太多的弊端,即使这个民族有着太多的劣根,即使我只是一名处于社会最底层的草民。但我仍深爱着她,并且非常愿意像这些被遗弃的士兵一样,在民族危难的时刻为她慷慨献祭。

资源是会枯竭的,唯有情怀生生不息。

历史总会重现,愿英雄不再凋零!

不语庄人随笔于21年抗战胜利日

2021年8月15日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