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乌云星(1 / 2)

陈秋的目光透过油光膜显现的窗户,以近乎30万千米每秒的速度来到了一处太空。那个刚刚被太空机喷射出来的东西正在奔驰向太空深处,暗黑色的光泽几乎使它与身后的黑暗背景融为一体。

当金属体与太空机之间的距离超过1千米时,它内置的极其微小的加速器开始运作,反物质发电机提供了充分的能量。渐渐地,陈秋瞅见那个金属体被一股红色的光芒所包围,鲜血般红艳的光泽闪闪发亮。他知道,加速器正在模拟微观层面恒星爆发,以此来操控真空中漂浮着的幽灵粒子:虚粒子。

机器开始运作,发出齿轮摩擦的声音。屏蔽力场开始出现,力场发生器能够在一定范围内消除真空场对物质真实属性的屏蔽效应。三秒钟后,被极化后的虚粒子形成了特定分布,在三维空间几何上出现了一个漩涡。在可见光频道,原本难以察觉的真空突然像是变成了液体,扭曲在了一块,对遥远的星星发出的光亮也产生了曲率,就犹如光子到达了黑洞的史瓦西半径边缘。

陈秋心想,如果22世纪之前就已经消亡的爱因斯坦和罗森见此场面,一定会想到他们所共同提出的时空桥理论。

这个虫洞并不大,半径100米左右,所以屏蔽力场可以持续很长时间。但是也不能放任它不管,虫洞会在短时间内造成恐怖的热污染,助长熵的增长速度。这么大一点的虫洞,会使得周围的空间“熵率”增快上千倍不止。

远处早已等候多时的太空机立即向其奔去。它们加速能力很强,移动引擎采用重力场而非静电场。这些太空机说实话长得很像一种小昆虫,有一层光滑的外壳,弧度优美。底下有几只可爱的“触手”,其实是坚硬的机械臂,最长可以达到25米。它们犹如蚂蚁一般钻进了洞穴,转眼间就没入到了时空洞口中。

陈秋发现窗口好像就中心进行局部放大,边缘区域逐渐退出了整个视野。他立即明白这是这架太空机正在加速,这番奇异的景象源于移动引擎的一个特点:没有惯性。一切动力都以力场的方式均匀地分摊到了每一个原子的推进系统上,让人感受不到自己在加速。这样一来,哪怕是一条极为弱小的细菌,也可以承受10000G的加速度。

穿越时空洞口时,光线的频率急剧改变,像是多普勒效应的终极形态化。在短短的那一段时光中(可能不足5秒),周围的景象由抽象和纷乱呈现出来,颜色与纹样不停变化,仿佛把人置身到了一个真实的梦境当中。那如梦如幻的场景让陈秋很是陶醉。

他开始审视这个刚刚被发现的行星。它在其他方面与标准量差不多,但是却拥有极为浓厚的大气层,浓厚程度约是标准量的250%,可以将一般生物活活窒息而死。这种恐怖的大气层杜绝了一切阳光的侵袭,让整个世界陷入死一般的黑暗。

太空机停止了加速,在太空中匀速滑行。它顺利的穿越了乌云般的大气层,这使得陈秋发现大气层表面似乎在不停的翻滚,犹如不断扬起的黑雾。这乌云大气层仿佛黑色的海洋,海平面上尽是狂风的咆哮和波澜的怒吼。它的正式名字理所应当是“陈15号(7)”,但是陈秋给它想了一个更加贴合其本身的名字:

乌云星。

乌云星的表面果真一片黑暗,穿进来的只有丝丝脆弱的光芒,勉强勾画出这个世界的大概面貌。探测器发现,构成乌云世界表面的物质是一种直径不足一厘米的微小黑颗粒。它们组成了极其容易下滑的黑色海洋,就像沙漠之星上的沙海一样。还有一些岩石组成的岩石山和高峰,但是乌云星表面因为大气层的原因经常起风暴,会很快抹平那些挺立的自然建筑物。

“为什么乌云星的表层物质是这样?”陈秋有些困惑。

人工智能回答了,它的声音清脆而空灵,均匀地传给了陈丘身上的每一个细胞,每一个夸克。

“根据行星历史学,乌云星早期形成时经常会有火山喷发,导致熔岩物质覆盖到原本的表层之上。后来,因为缺乏紫外线,乌云星表面温度极低,那些熔岩物质就会迅速冷却凝固,最终形成组成大地的黑色颗粒。”

太空机在天空中翱翔了一会后就开始减速,逐步缩近与地面的距离。它顺着一座耸立的岩石峰滑了下来,空气阻力、摩擦力和自身的减速度同时消耗着动力,最终停靠在了一片黑海洋旁边。

一个机械门应声而开,陈秋找对方向就跳了下去。他的身体落在了黑色的岩石上,潮湿又阴冷,关键是他几乎看不清这块岩石的样子。与此同时,恒温系统提醒他:

“外界温度与体温相差超过100℃,电池消耗功率大大增加。目前剩余能量:94.7%。消耗功率:每小时1.95%。”

陈秋心中毫无紧张之感,在这个时代,电力已经不是什么珍贵的东西了。太空机内安装有供电力场发生器,身在力场之中,等待三个小时就能充满100%。

天空中又飞来几架太空机,身上套着无坚不摧的屏障。陈秋心知肚明,屏障是一个超级防御器,近乎可以阻挡自然界对人类的一切攻击!

那些飞机降了下来,挥舞着机械臂采集着行星材料。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