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八章 城门序曲258(1 / 2)

这时候的唐正,正带领着唐雪化妆改扮潜入了晖河县里。这里的城门并没有守军,却被一群腰间掖着斧头带着纹身的人把守。这些人衣帽上并没有什么徽记证明他们所属,只不过一旦有人多看城门楼上人头一眼,他们上去就是一脚:“看什么看,找死啊,滚!”有人顶嘴,拔出斧头就砍,砍死了人,也只是被远远拖开而已。

他们收的进城税都是对半要,比如你拿二斤鸡蛋,他们就会收下一斤呢。美其名曰“保护费”,他们的头目这么宣传:“什么国军也好,日本人也好,共军也好,都走了,在这兵荒马乱的年代,只有我们斧头帮保境安民,收你们一些保护费就不该了?敢不听话,城门楼的人头就是榜样。”

这且不说,遇到了漂亮女人,就直接拖进岗楼里。等再出来的时候,就变成了尸体。这种事时时刻刻都在上演。

唐正原本想阻止,但转念一想,收拾他们不忙,关键是需要找到县城里潜伏的敌特,把这些人干掉,在找到县军管的人,才能继续其他计划。现在就暴露,得不偿失。

他强压怒火,拉着唐雪骑着马,又返回了南门外十五里处的时候望城镇。来到一个花圈铺,说是要订购花圈,下面都写儿子安息,孙子安息,灰孙子安息之类的挽语。

掌柜奇怪:“您究竟是哪些亲友故去了,需要这些花圈吗?”

唐正叹息一声:“不是新死的,是周年祭,被土匪杀的。”

这事倒是常有,掌柜的倒也没有怀疑,好在还有存货,只是下面的挽语需要重新题写。

在掌柜的指挥伙计们赶活的时候,行政有意无意的问起来所谓斧头帮的事情。

掌柜的看了看没有外人,这才说:“这个斧头帮谁也说不清楚他们的来历,就好像一下子从天上掉下来一般。不过他们的上层人员都说得一口流利的日语,说不定啊,是被打跑的鬼子又回来了。八路的人在县城有一个连,只不过都集中在县府大院,外面的事,基本出于失控状态。”

唐正点了点头,忽然问了一句:“你们这有没有帮哭的人?”

在旧社会中国里,有一些帮闲的职业,这个帮哭就是其中的一个。有一些有钱在家里,人丁单薄,就会请这么一群人,帮着哭丧、服孝,求的就是那么一个排场。

正好这个掌柜的就认识这么一帮人,听到唐正要花大价钱雇,马上叫了一个伙计,告诉他们去北巷找把叫破天的兄弟们找来。

这个叫破天是成立一些花子们的头头,遇到喜事则去给人家唱莲花落,遇到丧事,这会儿就穿上超度亡魂的“道袍”,给人家去念《十王经》。(又叫十王法会,经文都是古代北曲套数的韵文,由若干曲牌合成,比如“耍孩儿”等。其经义柔和了佛教与道教的一些思想。经卷里面观音和吕祖并存,反应了中国佛道合流的一种特有文化。)听了有这样的活,都穿戴好行头赶了过来。有拿着管笛的,有举着十音锣的,有捧笙的,还有敲鼓的,还跟着一群披麻戴孝的“孝子孝女”们。

唐正看了看他们,“准备的都挺齐全啊,不过路上还不能吹,到城里再说。另外呀,你们再找辆车把这些花圈拉上。当然了工钱另算。”来取信于他们,还先付了定金。

由于是丧事,这些人都会察言观色,平时换上一副哀戚同情的样子,说了一些节哀顺变的话。就向他保证:不管是负责吹打的还是负责唱经的、负责哭丧的,一定把事情办得风风光光的,叫死者早日超生。

花圈定了许多,都装在了车上,浩浩荡荡的奔城门而来。

唐正和女扮男装的唐雪没有骑马,都坐在另一辆驴车上,打扮成一些过往的商人模样。嘱咐那些帮哭的人,一会儿一定要配合他讲话。

刚到了城门口,就被那些掖着斧头的人给拦住。“站住,干什么的?”

唐正走上前来,“几位大爷请了,小人是万寿纸匠铺的,在城里接了一个活,要给人送花圈。还请各位大爷通融一下。”

“管你干什么的,进出城门都要交保护费,懂吗?”

“大爷小的们身上都没有带钱,看我们穿的都是没有兜的衣服。你在看这钱箱里,一块铜板也没有。只有等进了城,交了活儿才会有钱。要不这样吧,人先给你打一个欠条,等收到了钱回来再交,行吗?”

那个带头的把斧子取了出来,“我说你这小子不开眼,装可怜给谁看呢?爷爷还就不吃这一套。没有钱呀,交物件儿也行。见面分一半,这可是我们斧头帮的规矩。冤枉老子来了也不给面子,你看着办。”

“大爷笑话呢,这可都是我们要交的活呀,耽误了人家的时辰可不好。”

“这我可不管,咱也是上支下派的,我给你面子,谁给我面子。不交保护费,你就别想走。”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