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英国之行6(1 / 2)

从纽约出发返回砂劳越,无论是往东还是往西走,路程大致都差不多。

黄延义没有选择按照来时的路线返回,而是从纽约飞往伦敦,打算从伦敦飞往新加坡,再从新加坡坐船回古晋,此次出行等于是绕了地球一周。

飞机飞了2天,才抵达这个世界上最大殖民帝国的首都,伦敦。

从克罗伊登机场出来,黄延义坐上一辆出租车,当司机问他去哪里时,黄延义一时还真不知道该去哪里,穿越前也没来过伦敦,记忆当中只有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唐宁街10号这三个大地方。想了一想,唐宁街10号应该在市中心吧,便说了一句“唐宁街10号,能去吗?”

出租车司机倒是没有惊讶,一个东方人去唐宁街10号,肯定不是去做首相的,顶多是慕名而来旅游观光一番罢了,“当然可以,我的车除了泰晤士河的河面,哪儿都能去。”

出租车的后座上有为客人准备的报纸和地图,黄延义打开地图,只看了一眼便不看了,地图上密密麻麻的英文字母都快挤成一坨了,在颠簸的车上根本看不清。

出租车过了布里克斯顿,黄延义看到的是满眼的现代与繁华,地铁站、有轨电车、霓虹灯,豪华汽车,英伦风情打扮的美女,手拄文明棍的绅士,这一切构成了一副白人世界的“盛世”图画。

在唐宁街10号附近,黄延义下了出租车,出租车司机明显吹了牛逼,唐宁街他根本就进不去。

黄延义也不会真的去唐宁街,一路看着风景从白厅大街往北,步行了半个小时,顺路问了一家高档酒店的房价,吐了一下舌头便与殷勤的门童告辞了。

想着门童所报的房价,看着从豪车里进出的绅士和美女,黄延义深刻感受到自己还处在脱贫的初级阶段。

不行啊,还得挣钱,挣快钱,

穷则思变,黄延义也是如此。在陌生的街道上一边走一边想着怎么赚钱,琢磨了半天,好像自己现在除了卖专利捞点钱,也没别的本事了。

在一家中档旅馆休息了一晚,做好了准备之后,黄延义乘坐出租车直驱赞善里的南安普敦大厦,这里是英国专利局的办公地址。

1852年,英国政府设立专利局。1882年,英国王室促成了特许专利律师协会的成立,是世界上第一个专利律师协会。相比其它国家,英国对专利更为重视。

黄延义持的是砂劳越王国的护照,砂劳越王国是大英帝国的保护国,从法理上讲,黄延义算是大英帝国的“二等公民”,在英联邦国家和殖民地内享有行动自由,申请专利也不用像在美国那样受到限制。

碱性干电池专利的后续事情委托乔治去办了,等美国专利局颁发正式的专利证书之后,根据“巴黎公约”,在公约国家登记就可生效,这个不用黄延义操心。

在专利局旁边的弗尼维尔街,黄延义走进了一家装修得比较阔气的律师事务所,门牌上写着,戴维斯律师事务所。

前台身材高挑的金发小姐,热情而大方,在聆听了黄延义的来意后,马上用一口正宗的伦敦腔英语,介绍了几位经常与化工专利打交道的律师,并向黄延义推荐了一位律师。

黄延义对于这家律师事务所的办事程序感到非常满意,她们充分尊重来客的意愿,并给了客户选择的权力。

黄延义很顺从的选择了前台小姐推荐的哈罗德律师。

临了,黄延义猪哥般的赞美了前台小姐,“你身上的香水味很好闻,非常nice。”

前台小姐露出洁白的贝齿,微笑着回答,“谢谢,你是个好人。”

得,斩获一张好人卡。没聊上两句,黄延义见到了前台小姐推荐的人。

哈罗德,三十来岁,除了有律师执业资格证,还有杜伦大学化学系的学士学位。律师是他的本职,化学是它的业余兴趣。

英国的专业人才真多,都多到富余了,黄延义不由感慨。

在一间单独的会客室,黄延义和哈罗德简单的聊了几句,便直接进入了正题。

黄延义不需要像第一次申请专利那样从常识开始沟通,直接拿出了自己昨晚折腾半宿绘出的10几张标准设计图纸,2张有机物反应过程的化学方程式,以及1张方法说明书。黄延义在古晋出发时就做好了准备,这些东西在手机的文件夹里都有存货,其实就是抄袭了一遍。

“哈罗德律师,这是我研究出的石油裂解过程中的烷基化专利,用我的设计,添加指定的催化剂,可以生产出高辛烷值汽油,你学过化学,应该知道,高辛烷值汽油对于提升发动机功率是非常明显的。”

烷基化是帝国化学工业公司明年(1940年)研究出来的生产工艺,二战开始后,英国空军的飞机急需高辛烷值汽油,帝国化学公司带着紧迫任务加紧研究而产生的烷基化工艺,可以说是战争催生了这项工艺的出现。

这项生产工艺是一个复杂的生产环节,需要从事机械、化工的各类工程师组成一个团队在生产过程中分工协作、研究,不是一个人能单独研究出来的,所以这项生产工艺研发成功后,专利所有权属于帝国化学工业公司,而不是某个人。

现在黄延义等于是一个人干了一个团队的活儿。

帝国化学工业公司也一直在研究提高汽油辛烷值的办法,可能是卡在了某个环节,就差临门一脚。黄延义做的事就是,我可以提前一年帮你踢这一脚,虽然你们也能踢,但我快。

本着有枣没枣打上几杆子的心态,黄延义对这项专利交易并不是很看重,如果能够在二战爆发前卖出去,就是他的侥幸,卖不出去也无所谓。

“贝克汉姆先生,您准备的这么充分,我想您应该不是第一次申请专利吧。”

“是的,12天前,我在美国申请了一份发明专利。”

“噢,您真是一位博学之士,我越来越相信这个世界上有天才了。”

“谢谢。”

哈罗德花了十来分钟,看完了黄延义给他的文本。 “贝克汉姆先生,我虽然学过化学,但对石油裂化工厂的具体生产环节并不是很了解,以我浅薄的化学知识,我觉得您的这份专利,至少可以分解成两份单独的专利,即烷基化工艺专利,沸石合成物专利,如果继续细分下去,甚至可以分解出六份方法改进方面的专利,您为什么把这些步骤统合成了一份专利呢?”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