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步枪生产49(2 / 2)

“赵师傅,待兵工厂生产走上正轨后,12月之前您就回加尔各答和家人团聚吧,我怕过段时间婆罗洲不太平,搞不好战事一起,阻断了交通,您和家人一分开就得几年,对于您这个岁数的人来说,与家人分开几年是一件残忍的事情,经济上的事您不用担心,您为我们兵工厂作了这么大贡献,我们会给您满意的报酬,现在建康机场可以直飞新加坡,从新加坡回加尔各答也很方便。”

“感谢老板体谅,哎,如果不是家人都在印度,我还真想在这里一直呆下去,这里的气候好,人也好相处,又是一个我们华人做主的城镇,我体验到了年轻时在国内的感觉。”赵永续有些不舍的说道。

“邰厂长,这段时间让工人们多向赵师傅请教学习,争取把赵师傅的一身本事学到个八九成。”黄延义对邰正宵说道。

“这是一定的,我们这些人平时可没少麻烦赵师傅。”邰正宵看了一眼赵永续说道。

“老板放心,这里都是我们华人,同根同源,我不会藏私,一定倾囊相授。”赵永续拍着胸脯说道。

“斐德罗呢,怎么没看见他?”黄延义问。

“他去高炮排指导炮兵们训练去了,他说新加坡的英国人在卖给我们博福斯炮时,把预算瞄准提前量的机械计算器拆走了,我们的高炮要想打中敌人的飞机,只能凭个人经验和感觉,这样就必须多加训练。”

“斐德罗可为我们炮兵解决了不少问题啊。”

“是的,他是个人才。”

“我上回布置的研究地雷、水雷、漂雷,进行的怎么样了?”

邰正宵说道,“各种雷的图纸和模型都已经做好,车间也作好了准备,就是人手不足,现在还没有开始生产,请老板放心,制造炸雷并不复杂,赵师傅早年在汉阳兵工厂就做过这个,几个美国工程师也参与了意见,我们设计的地雷、水雷与各国现在所用的相比,并不差。”

“这个倒是不着急,我估计一时半会儿还用不上这些东西。”

考察完兵工厂,午饭过后,黄延义来到了位于建康码头附近新建成的电线电缆厂。

建康地区的居民和工厂都需要大量使用电力,连通电厂和用户之间的电线一时供应不足,建康九人小组商议后,决定自建一家电线电缆厂。

在陈尤壬陪同下,黄延义在电缆厂熔炼车间见到了新任电缆厂厂长薛呈勋,薛呈勋是今年1月从马尼拉招聘过来的,以前在马尼拉的电缆厂干过。

向黄延义简单说了自己在马尼拉的工作经历后,薛呈勋开始介绍电缆厂的生产情况。

“这里是熔炼车间,废钢、废铁按照一定比例投入电熔炉熔炼,炼出的铁块先进行压延,然后送入拉丝车间,由拉丝机上拉成铁丝,再通过绞线机,把铁丝绞成多股电线。”

一行人听着薛呈勋的解说出了熔炼车间,走进成品车间。

“目前一天能生产多少米户外电线?”黄延义问。

“厂子规模比较小,全力开工的话,直径12毫米的多股户外裸线,每天能生产700米左右。”

黄延义点点头,问道,“户内绝缘电线呢?”

“3.5毫米户内绝缘线每天能生产1200米。”

“绝缘材料用的是酚醛树脂厂生产的绝缘塑料吗?”

“是的。”

“很好,你们下一步再研究一下生产漆包线,有了漆包线就可以生产电机、电风扇、电动抽水机等一系列产品,陈镇长,你们九人小组一起开会协商一下,把电机、电风扇等系列产品纳入下一个年度计划,争取在明年内能造出自己的电机。”

“好的,我回头就安排。”

“等户外电线的产量足够了,我们可以把输电线路往远处延申,给周围的部分土著也供上电,让他们过上电灯、电话的现代生活。”

“老板,我们现在用电都是免费,给土著们也免费吗?”

“可以先免费供给几年,等他们有一定经济能力了再适当收取一定费用,土著们的日子也不容易,能帮就帮他们一把,我们要先在土著中树立几个文明生活的榜样,让绝大多数的土著向往我们建康的现代生活方式。”

走到绝缘电线车间,一股浓浓的胶皮味儿扑面而来,黄延义抬手扇了扇,说道,“让工人们都戴上口罩,另外车间内要做好通风。”

薛呈勋站在一旁很认真的把黄延义的讲话用本子记下了。

9月24日,建康机场。

黄延义带着陈尤壬、黄二姑、陈树华等人,站在机场跑道一侧,迎候砂劳越政府考察团。

砂劳越政府昨天来电报说,考察团一共有14人,建康机场一共派出了三架飞机前往古晋。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