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预备役营51(2 / 2)

这里原先居住了3户姆禄族人家,由于这里土地贫瘠,3户姆禄人日子过得很艰难。陈树华看上这里后,和这3户姆禄人友好商量后,在建康镇南部用一块土地和他们作了置换,并给予了一定补偿。3户姆禄人搬走了,这里便成了建康土著预备役营营地。

土著预备役营共有1100多名土著士兵,至今已训练了将近3个月。

预备役营分为甲、乙两个营,甲营设在卢阿尔河右(北)岸,乙营设在卢阿尔河左(南)岸。

黄延义前来视察预备役营,事先没有发出通知,小船直接停靠在卢阿尔河北岸的木码头。

简易码头上有2个持矛站岗的土著哨兵,看到来船上来的是他们上司的上司,穿着一身少校军官服的陈树华,连忙敬礼,然后帮忙把船上的缆绳拉拢后系在了码头栓上。

“哨兵,请检查。”陈树华亮出一个蓝色小本,递给哨兵。

哨兵按规矩打开看了一眼还给陈树华,再次敬礼,“少校先生,请训示。”

这个蓝色小本是建康防御连的军官证,里面有持证人的黑白相片。

这个军官证并不是建康自己私制的,而是砂劳越政府承认的正式军官证。

第三区组建防御部队后,原砂劳越警察总队长休斯特担任了砂劳越第三营上校营长,总管第三区防御事务,砂劳越第三区一共征募了550名士兵,4个英制连,目前驻守在泗里奎圣安东尼军营。

黄延义向第三区防御司令休斯特上校申请在建康组建一个连130人的防御部队,休斯特和议长布莱克商议后,批准了黄延义的申请,给了一个砂劳越第三营五连的番号,不过得由建康自己负责防御连的军饷及武器装备。

就这样,陈树华成了砂劳越第三营五连少校连长,王黑五成了少校副连长,谢无忌也混了个少校军衔,在防御连挂了个参谋职务。

砂劳越第三营五连的130人除了原来的保安队成员,还从建康民兵营里抽调出了100人,这130人正式入役后,被打散到土著预备役营,担任了班长,排长、连长等大小不一的职务。

预备役营的骨干就是砂劳越第三营五连,编制因袭英军编制,1个班8—10人,1个排30人,1个连130人。整个预备役部队1100多人分为甲、乙两个营,每营四连,军官和士兵合计约600人。

码头上安装了通往营部的电话。

陈树华给码头哨兵回敬一个礼后,说道,“哨兵,我命令你通知甲营营长肖昌霖上尉,全营马上紧急集合,Boss前来视察。”

哨兵摇响了电话,用不怎么熟练的英文向对方说明了有Boss和少校领导前来视察,紧急集合之类的几个词语。

电话挂了有几秒钟,营地内骤然响起警报声。

“老板,我们去看看肖昌霖他们这段时间的训练成果。”

陈树华走在前面,黄延义跟在后面,在黄六发和邰云纵左右护卫下进入了营区校场。

校场内,甲营四个连队已经按各自所属站成了四个方阵,与英军明显不同的是他们所穿的军服不是土黄色,而是墨绿色,这种服装颜色是黄延义在7月份敲定后专门订做的,给它起名叫丛林绿。

士兵们都没有配发枪械,校场内除了50多个军官持枪外,其他士兵都手持着长矛。

当陈树华和黄延义走上**台时,甲营营长肖昌霖小跑几步,站在黄延义面前立正敬礼,“老板好,队长好。”

黄延义扬手表示回礼,陈树华正式地回了一个标准军礼。

肖昌霖转身正步回到台前,对台下四个穿着上尉军服的连长下命令,“报出你们各自所属连队、职务及姓名。”

“预备役甲营弓箭连,上尉连长林顺年,听候指示。”

“预备役甲营投矛连,上尉连长黄育志,听候指示。”

“预备役甲营砍刀连,上尉连长林强发,听候指示。”

“预备役甲营工兵连,上尉连长张三禄,听候指示。”

“稍息。”

肖昌霖喊完稍息后立定转身问黄延义,“老板,请您训示。”

“没有训示,你们按照平时的操练程序走一遍即可。”黄延义说道。

“是。”

肖昌霖随即向下面的四个连长喊话,“各连按照第5次操演程序,开始操演。”

林顺年、黄育志、林强发、张三禄四个连长各自归队,开始指挥各连操演。

一时间,校场内口令声四起,士兵们脚下噗噗地溅起尘土。

在黄延义眼中,台下这些士兵队列水平要强过后世大学生军训半个月后的水平,无论是齐步走,还是英式正步,都能做到整齐划一。最主要的是这些士兵身上有一种无形的力道,也可以称之为杀气,他们大都在丛林中猎杀过各种动物,大到犀牛,小到野雉,都算是见过血的。把他们扔进丛林,他们不会迷路,也不会饿死,这些士兵是天然的丛林战士。

“这些士兵来自周围7个不同民族,刚到军营时语言不通,连自己多少岁都讲不清,所以刚开始时他们的信息登记不全,直到学了2个月文化课,重新登记,才发现他们中年龄最小的才15岁多一点,最大的24岁,最远的有来自于荷属婆罗洲门塔让地区的加央族。”

陈树华站在黄延义身旁解说道。

“我们每天晚上有2个小时的文化学习,英文比较容易学,现在他们基本能用英文简单交流,能听懂英文号令,学得快的士兵已经掌握了700多个英文词汇,大部分士兵掌握了1000以内的加减法和2位数的乘法。”

“呵呵,给这帮家伙起名时可难住这些连长了,他们当中叫西米的就有60多人,有的士兵名字长得一口气说不完,有的士兵名字就一个音节,后来投矛连的黄育志偷懒,让他们连的士兵全都姓矛,再配以数字,倒是好记又省心,林强发跟着把他连队的士兵全都该姓刀了。”

黄延义听后,笑了笑。

台下的士兵们,黄延义从心底没有拿他们当外人,他们从眼睛、肤色、长相、身材等各方面与中国南方人外貌都差不多,穿上统一的军装后,基本分不清是华人还是土著,也难怪有人认为婆罗洲中部的达雅人是华夏民族的一支。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