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巡视第三营54(2 / 2)

“哦,没想到你们之间还有这么一段渊源。”

“是的,我们之间有二十多年的深厚友谊。”

“可以下令开船了吗?”黄延义问。

“当然。”

从诗巫到泗里奎的空中直线距离不过30多公里,但是连接两地的拉让江绕出了将近90公里的航程,以内河船只7—8节的速度,要将近8个小时才能到达泗里奎。

从上午9点(新加坡时间)出发,一直到下午5点才到达泗里奎,就连午餐也是在船上食用的。

一路上,黄延义和休斯特各自聊起自己的过往,并互相吹捧了一番,两人的关系在闲聊中逐渐升温。

泗里奎开埠很早,当地华人管泗里奎叫泗里街,广东商人从19世纪60年代就开始在泗里街做起了木材生意,20世纪初,一部分福建人也到达了泗里街,在泗里街做起了买卖。

橡胶、黑胡椒、木材是泗里街的三大特产。

随着日本侵华和欧战爆发,这两年橡胶开始供不应求,橡胶的价格在去年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泗里街的橡胶种植园主和胶农都赚到了比以往更多的钱,也带动了泗里街的经济繁荣。

泗里街的另一大特产是盐木,盐木材质密度高,耐腐蚀,防虫蛀,其心材可以不经防腐处理就可以直接使用。盐木特别适合于制造航海木船(如龙骨)、大型游艇、桥梁、电杆、枕木等。泗里街的盐木具有悠久的出口历史,大量销往新加坡和中国广东。

泗里奎的人口比诗巫还多,目前有2万左右人口,其中近4成是华人。

黄延义和休斯特乘坐的“前进号”停靠在泗里奎拉让江边的军用码头,这座军用码头是之前的英国驻军修建,主要作为海军的补给港,这里水文条件良好,能停靠千吨级海船,

黄延义一行人从军用码头上岸,步行不到400米,便到了砂劳越第三营的驻地——圣安东尼军营。

此时已经到了军营的晚餐时间,不适合前往视察,休斯特建议黄延义先休息一晚,明天一早再去视察军营,黄延义欣然应允。

圣安东尼军营旁有一座海员招待所,以前主要是用来招待海军补给舰只上的官兵,今年东南亚局势紧张后,英国远东舰队开始往新加坡收缩,前来补给的海军舰只少了,这里便成了陆军的“俱乐部”。

休斯特和黄延义各自带着自己的随从入住在了海员招待所。

晚餐时,休斯特用电话把第三区议员兼泗里奎镇的镇长戈列兹叫了过来,戈列兹和黄延义也算是老熟人了,三个议员坐在一起共进了一顿愉快的晚餐,欢声笑语中谈论了不少砂劳越的野史秘辛。

谈论中,戈列兹和休斯特都表示非常看好黄延义的几个现代化工厂,如果不是因为眼下局势紧张,他们两个都很想在黄延义的工厂入上一股。

黄延义表示在局势稳定后,会考虑让他们入股。

第二日早6点,黄延义在隔壁军营的起床号中醒来。

休斯特和黄延义在招待所从容地吃完早餐,穿戴整齐后,步行来到圣安东尼军营大门,经过门岗查验身份后,一行人直奔第三营校场。

当休斯特和黄延义站上校场**台时,台下的550名士兵和30多教官分成四个队阵,站得整整齐齐。

在早晨的阳光下,放眼望去,一片墨绿的大沿头盔,配着士兵们身上穿着的土黄色卡其布军装,典型的英军东南亚士兵的风格,士兵们站得也不是横平竖直,实在是谈不上军容整洁四个字。

第三营总教官兼第三区防御副司令拉吉普特冲着休斯特敬了一个军礼,“报告司令,砂劳越防御部队第三营列队完毕,请训示。”

“稍息。”

休斯特走到检阅台话筒前,伸手触碰了一下话筒,检验了喇叭音质后,说道,“士兵门,今天,我们第三营迎来了一位尊贵的客人,他就是第三区议员黄延义先生,黄议员此行是来向我们第三营捐赠一批药品,并检验我们第三营组建3个多月以来的训练成果,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黄议员的到来。”

台下近600官兵鼓起了掌。

黄延义站在台上,听到台下士兵们鼓掌时有些错乱的节奏,黄延义敢肯定,底下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士兵听不懂刚才休斯特刚才讲的是什么。

台下的士兵当中,有超过一半来自于第三区各土著部落,3个多月的时间,还不足以让他们学好英语。

“黄议员,你来讲几句?”休斯特扭头问黄延义,并让出了话筒。

黄延义也不推辞,走到话筒前,很自然的大声说道,“士兵们,你们好,我是第三区的黄议员,我很看好你们,我从你们身上看到了一股蓬勃的朝气,我知道你们来自于六七个不同的民族,有华人、马来人、伊班人,有马兰诺人、肯亚人、姆禄人,甚至还有来自于婆罗洲中部的加央人,尽管你们来自于不同的地方和不同的民族,但站在一起就是兄弟,就应该守望相助,你们是战友,在将来的战争中,最值得你们信赖的就是与你同吃一锅饭的战友,我希望看到你们团结互帮,在这里不要有民族之分,更不要有民族歧视,你们应该互相包容,携手共进,一起为保卫我们第三区贡献力量,我们第三区所有公民会在后面支持你们,加油!好了,我要讲的话就这么多。”

“好,鼓掌。”总教官拉吉普特带头叫好。

待到掌声平息,拉吉普特问休斯特,“演习可以开始了吗?”

“开始吧。”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