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有线广播73(2 / 2)

12月22日——1942年1月14日,美、英首脑罗斯福、丘吉尔、美国**特别助理霍普金斯、英国军需生产大臣比弗?布鲁克等军政要人在华盛顿举行了一场为期20多天的会议,代号“阿卡迪亚”,亦称“阿卡迪亚会议”。此次会议没有预设程序,除正式的全体会议外,还有各种专门会议和个别会晤,广泛地讨论了世界政治、经济、军事问题。

会议拟定并发表了《联合国家宣言》,宣言首先于1942年1月1日由罗斯福、丘吉尔、苏联外交人民委员(外交部长)李维诺夫和中国外交部长宋子文分别代表各自的国家在白宫签署了这一文件,次日,宣言被放到美国**,再由澳大利亚等26个国家的大使依次签署。

美、英双方再次确定了“先欧后亚”的全球战略,并一致同意继续重视苏德战场。为了共同谋划和指挥两国的军事行动,统一供应军事物资,会后决定成立联合参谋长委员会及军火分配部。

“阿卡迪亚会议”关于中国部分,决定组建中国战区,同时组建中缅印战区司令部。

关于东南亚的部分,决定组建英、美、荷、澳四国联军,任命英军上将阿奇?博尔德?维韦尔为美、英、荷、澳四国联军最高司令部司令,空军和陆军分别由英国的理查德?佩尔斯和荷兰的海因?波尔滕将军担任指挥官,菲律宾的美国海军上将托马斯?哈特担任联合海军司令部指挥官,荷兰海军少将杜尔曼任盟国海军攻击部队司令官。

此时四国联军在东南亚的海军加起来尚有一定实力,美国远东舰队拥有重巡洋舰“休斯敦”号、旧式轻巡洋舰“马布尔黑德”号、性能极佳的新式轻巡洋舰“波伊斯”号以及13艘旧式驱逐舰,另外还有飞机28架、潜艇25艘;雷顿上将指挥的英国海军舰队拥有“厄克塞特”号重巡洋舰以及澳大利亚的2艘轻巡洋舰和7艘驱逐舰;康拉德·赫尔弗里克中将指挥的荷兰海军舰队拥有轻巡洋舰“特隆普”号、“爪哇”号、“鲁特”号以及7艘驱逐舰、16艘潜艇。四国联合作战的部队,管辖着从缅甸到澳大利亚西北部的广大地区,由于各自独立作战,面临着难以克服的困难,比如麦克阿瑟领导的部队只是名义上归属于维韦尔指挥,英国人提出新加坡战略优先,荷兰人提出要保住爪哇岛,各自主张不同,根本不能实施统一的战略,这在客观上给了日军将其各个击破的机会。

1942年1月11日,日本海军伞兵部队在苏拉威西岛的万鸦老实施空降,这是日军首次在战争中使用空降部队。

3天以后,婆罗洲岛东岸的打拉根落入日军手中。

打拉根盛产石油,并建有一座初级炼油厂,大量出产石脑油。打拉根的荷兰人还没来得及炸毁打拉根炼油厂,就落入了日本人的手中,让日本人平添了一座炼油厂。

占领打拉根之后,日军的眼睛又盯上了位于婆罗洲东南部的石油港口巴里巴板。巴里巴板隔望加锡海峡与苏拉威西岛相望,距爪哇岛的泗水军港仅500海里,以巡洋舰的速度一天即可到达。

巴里巴板海战一触即发。

1月18日,四国联军总指挥维韦尔将他的指挥部移至爪哇岛的万隆。

1月20日,哈特海军上将得到消息,一支日本舰队正通过望加锡海峡开往巴里巴板。

哈特将军手边仅有几艘美舰可供使用,他派他的副手格拉斯福德海军少将率领2艘轻型巡洋舰和4艘驱逐舰,从帝汶岛出发北上阻击。然而舰队刚出发即遭到不幸,原定在此战中充当主力的“波伊斯”号巡洋舰途中撞到地图上没有标明的一个暗礁上,舰底部被划开一条长达38米的裂口,被迫退出战斗。谁知祸不单行,格拉斯福德乘坐的“马布尔黑德”号巡洋舰的发动机又出了故障,不得已,他只有派遣4艘旧的驱逐舰北上望加锡海峡,在没有大炮的支援下发动进攻。

1月24日夜晚,没有月亮,“约翰福德”号驱逐舰率领“波普”号、“鹦鹉”号和“保罗琼斯”号驱逐舰,以27节的航速,劈风斩浪地闯入日军的锚地。

本来掩护12艘日本运兵船的是西村祥治少将率领的第4水雷战队,包括“那坷”号轻巡洋舰和9艘驱逐舰、4艘扫雷艇、3艘巡逻艇、3艘驱潜艇,由于早些时候出现的一艘荷兰潜艇,把西村祥治海军少将的驱逐舰都吸引走了,日本运输船队缺少军舰保护。

美国驱逐舰乘虚而入,在凌晨3时开始发动攻击。

塔尔博特舰长一声令下,4艘驱逐舰开足马力,向日本护航舰队冲去,在相距几百米时,迅速发射了鱼雷。一艘日舰当即中雷,浓烟烈火腾空而起,接着,另一艘日船亦遭厄运。

鱼雷在海面上飞窜,日舰乱成一团。

由于双方舰只相距很近,“日舰炸裂时所产生的震动,几乎把人从舰桥上震下来”,一位盟军指挥官回忆说。

在塔尔博特的指挥下,盟军舰队纵横驰骋,如入无人之境,反复往来冲杀,直到把舰上所有的鱼雷发射完为止。

此役盟军共击沉3艘运兵船和1艘巡逻艇,击伤多艘,是美国海军“自从杜威在1898年率领美国亚洲舰队进入马尼拉以来,美国海军进行的首次水面战斗”。

时任美国太平洋舰队司令的尼米兹后来评价此役说:“在整个荷属东印度群岛作战期间,这次夜战是盟军部队取胜的唯一一次海战。”

“巴里巴板海战”毕竟只是一场小规模的海上突袭战,它依旧无法动摇日军南下的步伐。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