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迟来的战争82(1 / 2)

中国远征军第一次入缅战役在5月底6月初结束。

1942年6月,宋希濂在云南保山召开缅甸战役检讨会议,将腊戍失守,入缅远征的第5、6军后路被截断导致全军崩溃的原因,归咎于第66军(下辖新38师、新28师、新29师、新36师)的不战而溃,第66军和29师的番号被撤消,军长张轸、第28师师长刘伯龙、29师长师长马维骥被撤职查办。

第一次远征失败之后,滇缅公路中断,10万远征军经血战只有4万余人安全撤离。日本既封锁了国际援华运输线,又打开了西攻印度的大门,原有的作战物资转而通过驼峰航线与中印公路输送。

远征军第一次入缅作战,出动103000人,伤亡5**80人(绝大部分在胡康河谷、野人山)。日军伤亡约4500人,英军伤亡1。3万余人。

中国远征军第一次入缅战役中牺牲的少将(含追授)以上的军官有:

戴安澜中将(追授),第200师师长,1942年5月26日,在缅甸茅邦村牺牲。

齐学启中将(追授),新38师副师长,垫后掩护主力转移并沿途收容伤兵,被日军偷袭,伤重被俘,后在仰光战俘营被汉奸刺杀身亡。

林泽明少将(追授),第96师288团团长、腊戍警备副司令,1942年4月,缅甸平满纳会战中牺牲。

柳树人少将(追授),第5军200师599团团长,1942年5月,缅甸牺牲。

闵季连少将(追授),第36师副师长兼政治部主任,1942年5月29日,云南保山牺牲。

吴一彬少将,第5军96师副师长,1942年6月27日,缅甸埋通牺牲。

黄延义所捐赠的治疗疟疾的药品在第一次入缅战役中起了一定的作用,但只挽救了部分人的生命,并没有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历史顽固地按照它自己的轨迹在运转,你在这里扳动一点,它就从另外一个地方给你找补回来。

1942年3月,联合参谋长联席会议(CCS)的英美军事首脑决定,美国应该在从日本人手里夺取太平洋地区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将广大的海上日占区划分出了两个大范围的战区。一个是太平洋地区(POA),包括太平洋中部和南部,由海军上将切斯特尼米兹任总指挥,总部位于夏威夷。另一个大战区,是西南太平洋地区(SWPA),覆盖澳大利亚,新几内亚,荷属东印度群岛(不包括苏门答腊岛),俾斯麦群岛和所罗门群岛,由身处澳大利亚的麦克阿瑟将军任总指挥。

婆罗洲属于麦克阿瑟指挥的西南太平洋战区。

尽管婆罗洲有油田,但针对婆罗洲的军事行动在麦克阿瑟拟定的优先战略行动清单上排名并不靠前,他顽固地拿定主意,要不惜一切代价重新接管菲律宾,认为美国重新占领菲律宾能够切断日本南洋地区的战略物资供应线,可以加速日本的失败。

其实关键的一点是,麦克阿瑟当初离开菲律宾时曾许下承诺,“我会回去的”,尽快夺回菲律宾,能够尽快恢复他(或者美国)的声望和荣誉。

“这是很明显的政治权宜之计压倒了一切的军事战略”,澳大利亚军方有人这样评价麦克阿瑟的做法。

在北婆罗洲的山打根等地,有日本人从新加坡运送过来的2700多名英国和澳大利亚籍战俘,他们正在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受到了非人的虐待。

澳大利亚通过各种渠道得知了英、澳籍战俘正在北婆罗洲山打根服劳役的消息,澳军方决定必须对此做点什么。

6月,澳大利亚军方新组建了一支“Z特种部队”,Z特种部队成员主要是澳大利亚人,定位于一支专业的侦察和突袭破坏队伍,其中也包括部分英国、荷兰、新西兰、东帝汶和印度尼西亚成员,Z特种部队主要行动范围是婆罗洲和前荷属东印度群岛。

Z特种部队制定的第一步代号为“蟒蛇”的行动计划,计划由潜艇运送Z特种部队人员通过婆罗洲东部苏禄海的塔威塔威海沟,潜伏到北婆罗洲东岸的拿笃镇附近建立一个无线电联络点,并与当地反对日本统治的人士建立起广泛联系,以获取更多情报。

我们把目光转向砂劳越。

时间到了8月初,诗巫日军占领加帛后一直没有向建康发动攻势。

8月8日,诗巫镇被日本新任执政官员改名为“诗布书”。

就在这一天,日军驻诗巫最高军事长官千田倪次郎中佐接到古晋守备军司令部发来的电报,古晋方面决定向诗巫派遣出守备军吉野大队、3艘伏见级炮艇、15艘小型运兵船,由司令部高级副官岩桥学中佐任总指挥,于近期发起对建康的攻击,要求诗巫的千田大队予以全力配合。

当然,这封电报也被“黄庭”的电报小组破译出来了。

原第三区防御司令休斯特中校于7月初抵达建康后,黄延义聘请他担任了建康自卫旅的军事顾问,原砂劳越第三营的参谋长莱恩中校也被黄延义聘为自卫旅的一等作战参谋。

休斯特和莱恩都是一战时期入伍的英国士兵,尽管他们在一战时期的级别不高,只是一个下等兵,但是他们至少经历过血与火的大阵仗,这一点,建康自卫旅所有人都不具备,这是黄延义聘请这二人担任军事顾问和作战参谋的主因。 卢阿尔河畔的黄家大院偏院,黄延义单独开了一个通往外面的大门,这里成了建康保卫战的临时指挥中心。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