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雷达测试91(2 / 2)

又过了20多分钟,屏幕上再次出现了2个小白点,这是飞机返航时被捕捉到了,这次2个小白点在屏幕上持续了28分钟左右。

洛克希德—12型飞机的最高时速为362公里/小时,按照预先设计的飞行方案,2架飞机返航时要以最高时速飞行,小白点持续了28分钟,说明雷达对飞机的捕捉距离至少达到了150公里。

李继松并没有表现得很兴奋,因为牛头山距离美里路通机场的距离在160公里左右,以现在这个雷达捕捉目标的极限距离,很有可能丢失路通机场起飞的目标。

李继松站起来说道,“各位,我们的努力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目标捕捉距离应该在150公里以上,等我和建康机场方面核对完各测试时段的真实地点后,我会向老板汇报,给诸位请功。”

“耶——”机房内所有人都雀跃起来。

当吕登科将雷达测试成功的消息报告给黄延义时,黄延义非常高兴地连说了几个“好”字。

“老板,李继松说雷达的捕捉距离只有150公里,他感觉自己的工作还没有做到最好,有些愧对老板的指导与信任。”

“哈哈,这李继松,有些太较真了,150公里,已经是给我惊喜了,说实话,以无线器材厂如今储备的稀有金属材料和电子元器件的加工精度以及工艺,能制造出探测距离为150公里的雷达,已经超过了我的预期,即使他们造出只有100公里的捕捉距离的雷达,我也要大力的嘉奖他们。”

“老板,你说的是真的?”

“当然,如今日本人在民都鲁、木胶、诗巫等地都在大力修建军用机场,而民都鲁机场距离牛头山哨所只有120多公里,我们现在的雷达完全可以覆盖民都鲁机场,以后我们再在美拉牙设一座雷达站,日本人从诗巫和木胶等地起飞的飞机,也很快就能被我们发现,这比以前只凭一双肉眼来观察敌机不知高明了多少倍,我怎么能不满意呢。”

“如果他们把共振穴磁控管的功率再增大10%,我想雷达的探测距离会更远,覆盖美里的路通机场是没有问题的。”吕登科说道。

“你说的是新式电子管,嗯,可以让李继松他们再试试,你也是无线电方面的行家,也可以给他们提一些指导意见。”

“呵呵,老板,若是10个月前我还可以说能给他们做些指导,现在可不行了,他们这10个月夜以继日地学习和研究,无论是理论还是实际操作方面,都跑到了我前面,我就不能再自取其辱了。”

“是啊,这帮年青人是我见过的最勤奋的一群人,充满朝气和活力,也都很聪明,有创新精神。”

“老板,我们雷达设备的保密级别应该定为多少级?”吕登科问道。

黄延义想了想,说道,“定为一级吧,现今世界列强基本上都研制出雷达了,我们没有必要把雷达的保密度设的太高。”

“黄庭”的电报小组通过日军往来的电报信息分析得知,日本海军早在1941年夏季就开始发展自己的雷达系统了,他们在秋季就投产了一种编号为“IJNMarkIModel1“地面安装反空预警雷达,其最大功率5KW,最大探测距离为145公里。

日军在新加坡缴获过英国GL—type雷达系统,在菲律宾的美军小岛上缴获了美国的SCR-268型雷达,还有一部被破坏的SCR-270雷达。这些缴获的雷达给日军雷达研制部门提供了参考,对日本人雷达技术的提升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

日本人之前还和德国人交流和学习过雷达技术,不过这两方都相互有所保留,德国的新式Freya雷达对日本人保密,日本人也没有告诉德国人他们研制成功了微波空腔磁电管。

与日本海军在同一时间里,日本陆军也独立发展了自己的新式雷达,在1942年生产出了“IJATachi6“对空预警雷达,它的发射波束很宽,和英国早期的雷达相似,最大功率10-50kw,最远作用距离300公里。

日本在开发成功磁控管这一点上,是领先于盟军的,日本人研制的“IJNMarkIIModel2”22号雷达最早在1942年就开始试用了,22号雷达最大功率为2KW,对大型舰船的探测距离可达35公里,大约有400套22号雷达广泛应用于日本海军的各种平台上。

“我们的无线电方面的人才还是太少,还需要继续大力培养这方面的人才,我们至少要赶上日本人的雷达水平。”

“你不要着急,电子工业发展的方向有很多,我们要仔细选择好发展的方向,等战争结束以后,我们派到美国的留学生就可以回来了,到时候可不是研制电子管之类的东西,而是要研制晶体管了。”

“晶体管?那是什么?”

“是一种划时代的电子元件,它能够改变我们生活方式,能引发一场信息技术的革命。”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