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章 民都鲁100(2 / 2)

民都鲁在黄延义的心目中,其重要地位不亚于建康,从穿越以来,黄延义就一直在心里琢磨,怎样才能把民都鲁近海油气田的开采权拿到手。面对着这样一大坨还未被发现的肥肉,又不能表现得太过猴急,在砂劳越的石油开采权上,黄延义个人肯定竞争不过势力强大的壳牌公司。

黄延义现在能做的,就是抢先把民都鲁北面8公里外的吉都隆(Kidurong)港拿到手,吉都隆港是一个天然海岬形成的港口,现在还只是偶尔有渔民去躲避风浪的小港。因为民都鲁没有多少要进出口的物资,木材出口走的是民都鲁镇内的格盟纳河码头,距离民都鲁镇8公里外的吉都隆港至今还处于沉睡之中。但黄延义知道,后世吉都隆港是砂劳越最大、最繁忙的深水港,2013年货物吞吐量达4540万吨,码头年收入约为5。5亿林吉特(合9亿人民币)。

这些想法,黄延义暂时只能埋在心底,对任何人都不会透露。

4月11日。

历时4天,建康自卫旅在通往民都鲁沿途的3条小河上架起了3座结实的木桥,拖拉机队伍终于走到了位于民都鲁北面16公里的卡牙利河边。

驻守民都鲁的日军野村大队,早已得知建康自卫旅向民都鲁进发的消息,他们提前在卡牙利河的南岸修筑好了防御阵地,准备凭借卡牙利河,阻击南下的建康自卫旅。

渡河战役通常都比较难打,自卫旅现在奔赴前线的有1800多战兵,对上1100多作战经验相对丰富的日军守备队,并没有绝对的优势。莱恩中校、王黑五、一营长李雁来、二营长林平山、四营长黄育志等人凑在一起商议攻打野村大队的办法,一时间都拿不出好主意。

这些人问计于黄延义,黄延义对他们说,论打仗,我是一个外行,不需要问我,一切由你们做主。

最后,二营长林平山提出,由他率领第二营的士兵步行前往卡牙利河口的斯米拉渔村,从海边乘渔舟渡过卡牙利河,绕行到日军阵地背后,对野村大队来个两面夹击。

林平山的提议得到了莱恩中校、王黑五等人的认可。

4月12日,中午。

林平山率领的第二营成功从海边渡过卡牙利河,绕行抵达了野村大队阵地背后1公里处,建起了临时的阻击阵地。

野村大队得知建康自卫旅居然有一支部队绕到了自己的背后,不由大吃一惊,吃惊之余,野村不得不分出2个中队去应付来自于背后的敌人。

下午1点,建康自卫旅的第一、第四营发起了渡河攻击。

第一、第四营自然不会傻傻地往日军建好的防御工事上撞,两个营分别在日军防御阵地的上游和下游发起了渡河攻击战,这两地各自只有一个日军小队在丛林里布置的哨所。

卡牙利河两岸基本都是丛林地貌,火箭炮排布不开,自卫旅渡河时,只能以迫击炮和机枪发起攻击。

在付出40多人伤亡后,1时30分,第一、第四营先后成功地用木筏渡过了卡牙利河。

第一、第四营过河后,与第二营一起,对野村大队形成了三面包围的局面,唯一没被包围的是野村大队东北面的卡牙利河,但卡牙利河对岸还有500多荷枪实弹的后勤队伍,他们和火箭炮的炮兵们一起守卫着自卫旅的后勤物资。

野村大队并非日军的精锐部队,近半数都是1944年上半年重新征召入伍的老兵,许多人的年龄已经超过了45岁,他们当中一部分人曾在中国东北驻屯过,有的甚至参与过“9。18”事变,毕竟岁数大了,体力跟不上,视力也下降得厉害,战斗力自然要差一些。

面对建康自卫旅的三面合击,不少日军老兵心里打起了退堂鼓。

下午2点,自卫旅三个营从东、西、南三面向日军阵地发起攻击。

野村大队要应付来自于三面的敌人,他们修建的工事原本是预备防御东北面渡河的敌人,对自卫旅现在的三个方向根本不起作用,日军仓促分兵重新部署防御阵地,这种鱼腩防御阵地很快被自卫旅攻破了。

兵法自古讲究围三阙一,现在自卫旅三面围攻,加上北面是河流,野村大队根本没有出路。

日军除了拼死抵抗,已别无他途。

战斗进行的格外惨烈,至下午5时,战斗结束。

此役,日军野村大队700多人阵亡,近400人受伤被俘,自卫旅的伤亡也达到了500多人,是自卫旅成军以来战斗得最苦、伤亡最大的一次。

好在野村大队没有重炮,甚至92步兵炮都只有4门,不然,自卫旅的伤亡还要更大。

黄延义在战后视察战场情况,看到众多倒在血泊中、年轻的自卫旅战士,看着他们青春而又黝黑的面庞,不由的流下了痛心的泪水。

这就是战争,以生命为代价。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