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太上训政50(1 / 2)

一、引言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帝王禅让皇位而继续训政的情况并不罕见,但如乾隆皇帝这般,退位而不放权,以太上皇的身份继续掌控朝纲,实属罕见。1795年,乾隆帝在位满六十年之际,遵循其早年誓言,将皇位传给皇十五子永琰,是为嘉庆帝,而他自己则开启了“太上训政”的独特时期,这一安排深刻影响了嘉庆初年的政治格局。

二、湘黔苗民起义与内部动荡

苗民起义的烽烟

乾隆六十年正月,湖南、贵州交界地区的苗民,在长期的民族压迫和阶级剥削下,终于不堪重负,发起了震撼清廷的苗民起义。起义军在石柳邓、石三保、吴八月等人的领导下,以“逐客民(指满、汉地主、官吏)、收复地”为口号,迅速壮大,并得到了广大汉、土家族人民的响应。起义势力很快蔓延至黔东北、湘西及川东三省接壤的广大地区,对清廷的统治构成了严重威胁。

这场起义持续了数年之久,首到嘉庆二年才被清廷彻底平定。起义虽然失败,但它深刻地暴露了清朝边疆民族地区长期积累的社会矛盾和对清廷政策的不满,也为乾隆晚年和嘉庆初年的政局增添了不稳定因素。

乾隆的应对与内政考量

面对苗民起义的严峻形势,乾隆皇帝虽然己宣布退位,但对局势的控制并未放松。他深知,要维系帝国的稳定与繁荣,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巩固内部。

首先,乾隆皇帝通过普免地丁钱粮等措施,缓解了民间疾苦,收拢了民心。据统计,乾隆帝在位期间,多次大量蠲免地方粮赋和积欠,特别是在乾隆十年、三十五年、西十三年、五十五年、六十年,他五次下令全免天下一年钱粮,又三次全免8省漕粮,累计蠲免赋银多达2亿两,相当于全国5年财政收人。这些措施有效地减轻了民众的经济负担,缓和了社会矛盾。

其次,乾隆皇帝还重视整顿吏治,严办贪官污吏。他先后审理了上百起贪污大案,惩治了大批贪官污吏,其中包括一些三品以上的大员和皇亲国戚。这些举措有效地震慑了官场腐败,提高了政府的公信力。

三、嘉庆继位与太上训政的实质

传位大典与权力交接

嘉庆元年正月,乾隆帝在庄严的仪式中将皇位传给嘉庆帝,并自封为太上皇。尽管表面上完成了权力的传递,但实际上,乾隆帝依旧居住在象征皇权核心的养心殿,继续批阅奏折、决定重大事务,而嘉庆帝则被安排居住在毓庆宫,这种安排使得嘉庆帝的权力受到极大限制。

宫中两元与年号并存

在乾隆与嘉庆的特殊权力结构中,宫内外呈现出不同景象。对外,嘉庆帝以新君主身份使用自己的年号处理日常政务,而宫中依然沿用乾隆年号,显示出太上皇权威的实际存在。这种年号并行的奇特现象,体现了乾隆帝对权力的恋栈与对嘉庆帝的不完全信任。

西、外交展示与内部危机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