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跳进地理书的旅行·无锡篇(2 / 2)

西汉高祖五年,始置无锡县,封韩信为楚王,建楚国,无锡县属之。西汉高祖六年,废楚王,立刘贾为荆王,建荆国,无锡县属之。西汉高祖十二年,立刘濞为吴王,置吴国,无锡为吴王封地。西汉元封十年,封多军为无锡侯,无锡为侯国,属会稽郡。西汉征和四年,多军子多卯获罪,废无锡侯国,复置无锡县。王莽新始建国元年,改无锡县为有锡县,属会稽郡。东汉建武元年,复名无锡县。东汉永平元年,封阴盛为无锡侯,无锡为侯国,属会稽郡。东汉永建四年,分会稽郡浙西地为吴郡,无锡侯国属吴郡。东汉中平五年,确立州、郡、县三级行政区,无锡县属扬州吴郡。东汉建安七年,吴王孙权以无锡等四县为吴郡太守朱治封地。

吴黄龙元年,孙权建吴国,无锡县属吴国。吴嘉禾三年,废无锡县,分吴郡无锡以西为屯田,置毗陵典农校尉。

西晋太康元年,复置无锡县。晋太康二年,废毗陵典农校尉,置毗陵郡,无锡县属扬州毗陵郡;析无锡县、毗陵县北部暨阳乡,设暨阳县。

南朝宋永初年间,侨置杼秋县于无锡。宋元嘉八年,置南徐州,辖晋陵郡,无锡县属晋陵郡。宋永嘉八年,无锡县属南徐州毗陵郡。宋永嘉十二年,原侨置在广陵的竹邑县改侨置无锡,并入杼秋县。齐建武四年,省杼秋县,存无锡县,属毗陵郡。

隋大业九年,王世充率淮南兵渡江,攻克无锡县。唐武德三年,改毗陵郡为常州,无锡县属常州。唐开元二十一年,分全国为道,无锡县属江南东道常州。唐天宝元年,改常州为晋陵郡,无锡县属之。唐至德二年,复晋陵郡为常州,无锡县属浙江西道常州。唐大历十二年,升无锡县为望县(三等县)。唐光启三年,时任杭州刺史钱镠攻陷常州;之后,杨行密、孙儒、钱镠反复争夺常州、苏州,无锡县介于两州之间,屡遭兵乱。唐天复二年,封杨行密为吴王,无锡县为杨行密的封地。

五代十国时期,吴天祐十一年,吴越攻常州,克无锡县。吴武义元年,杨隆演称帝,建吴国(史称杨吴),复取无锡县。南唐昇元元年,徐昇废吴帝,改国号南唐,无锡县属南唐国常州。

北宋开宝八年,灭南唐,无锡县属常州。北宋至道三年,无锡县属两浙路常州。北宋熙宁七年,无锡县属浙西路常州。南宋德祐元年,元兵至无锡,时任无锡知县阮应得率兵竭力捍御,城破,全军覆没。

元至元十四年,无锡县属江淮行中书省常州路。元元贞元年,升无锡县为无锡州,属江浙行中书省常州路。元至正十二年,徐寿辉占无锡州。元至正十七年,张士诚遣将莫天祐占据无锡州,在无锡州与朱元璋部将徐达争战累年。元至正二十七年,朱元璋遣将胡廷瑞攻占无锡州,无锡州属明。

明洪武元年,无锡州属中书省。明洪武二年,降无锡州为无锡县,属中书省常州府。明洪武十三年,改中书省为直隶,无锡县属直隶常州府。明永乐十九年,迁都北京,改直隶为南直隶,无锡县属南直隶常州府。

东林书院是明末东林党人的聚集之地,这里不仅是他们讨论国事、交流学术的重要场所,更是“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一名言的发源地。走进书院,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声,感受到那份忧国忧民的情怀。

南禅寺,又名福圣禅院,是南朝四百八十寺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背景。寺内的天王殿、大雄宝殿、妙光塔等建筑,不仅展示了精湛的佛教建筑艺术,还承载着深厚的佛教文化。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心灵的宁静与洗涤。

南长街,这条古色古香的街区,沿河而建,充满了江南水乡的特色。而清名桥更是古运河无锡段的标志性景点,它见证了运河的繁荣与历史的变迁。夜晚的南长街更是美不胜收,仿佛穿越回了那个繁华的年代。

惠山,被誉为江南第一山,其上的龙光塔高耸入云,是无锡的标志性建筑。而山脚下的惠山古镇则保存了大量的历史文物和古建筑,是感受无锡历史文化的好去处。漫步在古镇的街头巷尾,仿佛穿越到了那个繁华的年代。

梅园以梅花而著名,是江南的赏梅胜地之一。每当梅花盛开时,满园的梅花竞相绽放,香气四溢。南临太湖,北倚龙山的优越地理位置,更使得这里成为了一个闲情散步的好去处。

这名字好难读,鼋头渚独占太湖最美的一角,被誉为太湖第一名胜。这里的樱花林是每年的网红打卡地,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观赏。站在鼋头渚上,可以俯瞰整个太湖的美景,感受大自然的壮阔与美丽。

蠡园是一个充满江南园林韵味的景区,相传范蠡与西施曾泛舟隐居于此。园内的山水景观相得益彰,展现了中国传统园林的精髓。漫步在园内,仿佛置身于一个世外桃源之中。

灵山胜境是一个集自然风光与佛教文化于一体的景区。梵宫作为佛教艺术的瑰宝,内部珍藏了大量的佛教文物和艺术品。而灵山大佛则屹立在山顶之上,俯瞰着整个无锡城市的美景。站在佛脚下仰望大佛时,不禁让人感受到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

只是,这样的好日子,终究还是到头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