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受伤(2 / 2)

例如民间传说中的“燕子李三”,相传习得轻功的他就可以飞檐走壁,经常掠夺富人的东西,把它们散发给穷人,在古代没有枪支的情况下,朝廷的官兵对于这样子的大盗束手无策。

如今打仗都靠飞机大炮了,轻功或许也就在街头斗殴时有些作用,但是打输了进医院,打赢了坐牢,这肯定也是行不通的;蜻蜓点水固然神奇,但肯定比不上游艇,飞檐走壁固然帅气,但毕竟还是太危险了,没几个人敢去尝试。

归根结底,到了今天,时代发生了变化,轻功已经丧失了大部分的实用价值,成为了人们观赏的武术。

其实,这也是时代之幸,在古代,只有修行之人才能抵达的地方,在现代科技的帮助下,普通人也可以抵达,这终究是现代科技,为千千万万的普通人带来了生活上的便利。

因此,轻功的衰落并不可惜,这只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规律罢了。

虽说轻功丧失了实用的价值,但是我们在观看大师们表演轻功时,仍然免不了一声声惊叹,大师飞檐走壁的能力比不上无人机,但人们却更愿意欣赏大师的风采。

每次刷互联网视频的时候,在手艺人的视频底下,总会有一些人酸溜溜的评论,“这有什么意义?”

归根结底,如果以实用的价值衡量世间万物,那么就没有什么东西是经久不衰的,但如果以欣赏内涵为目的,去观赏世间的万物,那么经典的东西会越来越历久弥新,世界也会因此更加美丽。

不久之后,玉蟾宫传出宫主被一名叫洛承霖的神秘男子袭杀,身负重伤;玉蟾宫随即发出最高追杀令,不惜一切代价追捕他,不惜一切代价。

铭艳看着手里的七厘散,无语凝噎:不就是做个戏,老娘这是认真的?

在日常生活中,大家有时会受意外伤害威胁,得益于现代先进的影像学检查手段、外科手术、抗生素、治疗药物,即使受伤,只要救治得当,不久就会恢复健康。

在过去生产力不发达的时候,战乱和饥荒频繁,人们受伤的概率大得多,铭艳很好奇,他们是怎么治的?

曾经她会不假思索说当然是中医药,甚至会直接说出“金疮药”这个名药。

不过,金疮药因关键药物受到保护,目前已不再使用了。而且金疮药是清代才出现的,那么清代以前的千百年间,人们受了外伤该怎么办?

有一个出自少林武功绝学的著名方剂,叫“七厘散”。

中药怎么跟少林寺扯上关系了?很多人理解的“中医药”是狭义的,祖国医学是千百年来各行各业探索的集大成者,除了御医、坐堂中医,还有铃医、药农。

除了经方派、时方派等流派,农民、樵夫、渔民、坊工等各行各业也为中医药做出了贡献。各个朝代各种中医著作,很多收集和记载了这些民间的方剂、偏方。

少林寺并不是避世的存在,在遇到外敌入侵、民众受难的关头,少林僧人也没有坐视。在过去,一些民众受了刀斧伤、棍伤或火烧等创伤,会到少林寺求药。少林寺的僧人,日常习武或外出云游,难免受伤,摸索出一些外用或内服的药方。

这里面名气较大的内服药,就是“七厘散”。

七厘散最早可追溯至晋代、南北朝时期,全方由血竭、地鳖虫、硼砂、麝香、五加皮、菟丝子、木香、五灵脂、生大黄、朱砂、三棱、青皮、肉桂、乌药、赤芍、枳壳、蒲黄等23味药组成,炮制加工较为复杂。

取名“七厘”的意思是,该药止痛拔毒、敛疮生肌、活血化瘀的能力较强,只需一点点就可以了,“厘”在古代是计量单位。中等以下伤势,服用七厘即可,配黄酒服下;重伤的服用一分四厘,危重的服二分一厘。具体用法收录于清代《救伤秘旨》。

七厘散还可用于胸痹、瘀血攻心等症状。

在这儿,七厘散治创伤名声很大,即使金疮药发明后,七厘散也仍是许多外创和内伤用药的首选。

到了清代乾隆年间,中医对七厘散进行化裁改良,由23味药缩减为8味,更易于炮制,更利于推广,相当于七厘散的“缩小版”,名称仍叫“七厘散”,其配伍为:

君药1味:血竭,活血、散瘀、止痛、生肌。

臣药4味:乳香、没药、红花、儿茶,止痛、消肿、收敛、止血。

佐使药3味:麝香、朱砂、冰片,镇静、解毒、化瘀、除滞。

全方辛温寒凉,甘平苦涩,可活血化瘀,止痛生肌,敛疮除毒。

新的七厘散,药物成分具有扩张血管、抗血栓、抗凝血、抗炎、镇痛、止血的功效,仍能用于骨科、烧伤科、急诊科、妇科、外科、肛肠科等科室的治疗,对带状疱疹后遗症、褥疮、偏头痛、腱梢炎等问题有良好疗效。

需要注意的是,七厘散含有朱砂、麝香等重镇、贵重药物,故而,徐氏调整了麝香和朱砂的用量,可就算这样,铭艳还是觉得极苦,可为了这场戏,还是忍着苦吃药去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