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节 大国制造突破平流层(已修改)86(1 / 2)

(一)

“太空3D打印技术,种花家太空制造基地完成制造的,光子测量仪器检测误差为零。”彭小文脑海里跳出来了这块石碑的技术说明。

这块石碑,是个“芯片”,而整座山就是一座中继基站。

非如此无法实现跨时空中继的任务。

而且此处的特殊地形,众多海拔7000米以上的高峰像是一堵墙,制造了一个对流层的涡旋区,在涡旋区**位置的这个区域,居然就形成了一个“沙姆巴拉平流层谷地”!

居然!并不是什么沙姆巴拉洞穴,不是什么金字塔群,不是什么穿越和逆转!

25颗金属弹头的作用也比较复杂,涉及到最小能量实现多维度驱动问题。

“这只是一个基础中继基站,只是开始,只能实现几个比特的跨时空信息传递,如果想要让跨时空信息传递的带宽达到3G到4G的水平,那就需要依托此处得天独厚的地形,建立一个平流层卫星发射基地!”沐晓雪介绍道。

(二)

平流层发射,太空制造,这其实并不是科幻,而是科技。

新世纪21年1月18号,英国商业航天企业维珍轨道公司,第一次成功地将10颗小型卫星送入了太空轨道。

与全球其它国家采用的卫星发射思路不同,维珍轨道改造了一架BY747—400型飞机,在机翼下面像战斗机挂载导弹一样搭载了一枚小型火箭,BY747飞机首先由带着火箭飞行到距离地面大概1万米的高空,进入平流层,然后火箭和飞机脱离、点火,将卫星送向距离地面500千米左右的近地轨道。

这是人类首次成功完成的平流层卫星发射,在1945年残缺不全的D国科研资料基础上进行了长达70多年的研究之后完成的。

与地面运载火箭发射不同,平流层发射的最大优势就是“自由”!

所谓“自由”,是指能够摆脱两大技术瓶颈,一是卫星发射场地资源有限,二是卫星发射的时间窗口有限。

场地问题较为专业不做更多系统介绍,时间窗口也不用介绍原理,只需要简单讲一下到底限制性有多大,就能基本上有所了解。

例如种花家那一年发射的“长鹅4号”月球探测器,根据计算,在当年只有4个最长4分钟、最短1分钟的发射窗口。

火星探测器的发射窗口更短,而且每隔两年才会出现一次。

但是平流层发射的话,就刚好可以很好地避开发射场和时间窗口这两个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

然而地球最高主峰也就是8848米,距离平流层还有2千米的距离,因此平流层发射能够采取的也就是维珍轨道的飞机+火箭的接力发射方式。

然而,居然就有这么一个“沙姆巴拉平流层谷地”!

(三)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