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节39(2 / 2)

为什么?

过去是日寇当政。这些士绅不少人是抱着明哲保身的态度,为了保全自己的家业和家人,被迫与日寇周旋。

尉迟真的“涂县抗日游击军”打日本鬼子,却也在一定程度上威胁到了他们的利益。他们往往只注重自己的既得利益,不太管与自己仿佛不太相关的事情。最起码,在抗战初期是如此。

逐渐地,他们的利益受到日寇、伪军的不断侵犯。虽然有所后悔、有所觉悟,有心帮助尉迟真“涂县抗日游击军”。却又担心尉迟真和“涂县抗日游击军”不能原谅。再说了,他们都是有头有脸的人,谁肯自己下矮桩主动靠近过去一致认为不可能有什么作为的尉迟真“涂县抗日游击军”?即便自己或家里人吃过日寇或伪军大亏,顾忌面子,也只能打落牙巴合血吞,不敢声张。

现在不同了。

抗战已经胜利,日寇已经宣布投降快大半年了。他们盼着能够继续过去抗战前的好日子,集中精力发展自己的家业。

没有想到,抗战胜利,在涂县几乎没有什么变化。和抗战期间几乎完全没有两样。

过去的汉奸成为了所谓“抗日英雄”,仍然当政;侵略者日寇不仅没有受到惩罚,仍然耀武扬威,在城里或驻地为所欲为,无人敢管。

他们非常沮丧、失望。

应该说,他们仅仅是自私,并没有什么大过。抗战期间的所作所为,虽然没有任何可称道的,却也是可以理解的。中国有句俗话:“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他们当然首先要为自己和家人着想。

现在,战争已经结束,应该是一个和平时代的开始了。

可是,他们想干的事不敢干。如芒刺背,处处感觉到离“和平时代”还遥遥无期。尤其是“日伪军”,还时不时下乡进行所谓的“巡视”,不啻就是抗战期间的日伪军下乡“扫荡”。他们承受不起,也不愿承受。自然,就引发了抵触、反叛情绪。

政府靠不住,没有选择余地,他们不倾向于尉迟真和“东出挺进纵队”,还能寄希望于谁?

当然,所有这些,陈大麻子是不可能了解的。即便了解,也是无法理解的。

就在陈大麻子还在城里做着清秋大梦的时候,尉迟真日以继夜坚持发动、组织群众。

他也吸取了自己过去的经验教训,加上在女兵旅受到的无心培训。尉迟真本来就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自然能够融会贯通。虽然在发动群众中,运用起来还有些生涩,但毕竟注意了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对象。不管过去干过什么,只要真心改过,通通欢迎加入到反对陈大麻子、反对日寇继续存在的阵营中来。这样,无形中,就壮大了自己的支持力量,减少了不少阻力。

政策的正确与否,往往决定着行动的成功与失败。

尉迟真没有提出好高骛远的口号,采取了行之有效的政策。

所以,他获得了涂南广大乡村老百姓,包括士绅们的广泛认可、支持和拥戴。人、财、物诸方面,也好于抗战期间。队伍不断壮大,活动范围越来越宽广。

甚至,他的部队已经不止局限于涂南,开始逐渐渗透到了涂东、涂西的相当一部分地区。

在此过程中,他注意了尽可能吸收愿意投入到这一声势浩大的“倒陈、驱逐日寇”运动中来的所有人,从中发现自己的朋友、可以依靠的对象。

其中,就有曾经在刘明奇手下当过伪军、迷途知返的中队长陈子河。

陈子河是涂东一大户人家的子弟。知书识礼,武功不错。

当年迫于无奈,穿上伪军“涂县警备队”的军装,以图保自己全家的安全。没有想到,日寇根本就不是人。在一次下乡扫荡中,他的亲妹子被几名日本鬼子糟蹋了。陈子河气愤填膺,却没有办法为妹子报仇雪恨。左思右想,他毅然脱下军装,回家务农。

毕竟在“涂县警备队”当过中队长,陈子河自己手下过去也有百十号人。他回到家乡,应乡亲们要求,秘密组织了一支以自己族人为主的三四十人的队伍。也悄悄与下乡扫荡的日寇和伪军交过几次手,胜负参半。不管怎么说,为保全自己的家和乡亲们的安全,或多或少作出过一定的贡献。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