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287(2 / 2)

  “哎,你少在这儿自作多情了。”宋沅礼抽过信封,不由分说地塞给大福,”这可是宋叔伯送给我们大福的三周岁生辰礼。”

  大福捏着信封,懵懵懂懂地不知所措,他看看阿爹,又看看一旁的爹爹,手快得将信封往嘴里一填,便张嘴啃咬起来。

  谢见君连忙拿过沾满大福口水的地契,“沅礼,大福三周岁还早着呢,少拿这个说事儿!”

  “我的知府大人呐!”宋沅礼身子往后一靠,散漫地搭起腿,“您总不好只接受旁个商户的捐助,拒绝我们宋家的吧?”

  “你们家帮的忙已经够多了……”谢见君发自肺腑道,这一个来月,若不是有沅礼帮着出谋划策,他到这会儿,还不知是何光景呢。

  “我爹若是知道我帮你办义塾,你信不信?这年底儿回老家百年,祠堂都能让我上头香!”

  谢见君被逗笑,末了还是收下了地契,云胡瞧出了他的为难,索性替他开口,“沅礼,你和青哥儿若是得空,给义塾请个名字吧,毕竟这里面也有你们出的力。”

  宋沅礼倒也不客气,立时就应下,说回头就跟青哥儿商量商量。

  送他出门时,大福双手合十,学着谢见君教他的模样,对着宋沅礼拜了拜手

  “谢谢宋叔伯,宋叔伯和青哥儿都是大好人!”

  ————

  有了商户们捐助的银钱,还有宋沅礼赞助的屋舍,谢见君合计先把义塾修缮起来。

  这义塾招收的学生,暂定为六岁到十五岁之间城中家境贫寒的孩子,连带着未及秀才功名的童生,也可以来念书。

  除此之外,他还想另开设两间学斋,请医馆的大夫前来授课,教孩子们学习医术。

  科考不是唯一救世的出路,在这个时代,得有一门能活命的手艺傍身。

  趁着修缮义塾的功夫,谢见君让府衙张贴出告示,招募童生以上功名的先生,前来义塾教书。

  然甘州读书人本就不多,但凡身上背着秀才童生功名的书生,都想着再搏一搏,告示贴出去好几日,经谢见君挑选考究过,能担起教书育人重任的,也不过三四人而已。

  正当他犹豫着是否将五间学斋,暂时缩减为三间时,自打来了甘州,便一直窝在屋里看书练字的许褚,突然找上他。

  “见君,我知晓你近日来,一直为那义塾的教书夫子一事儿发愁,若老夫自荐去教书,学问上,可还勉强说得过去?”

  “先生,您这是哪里的话?您是学生的恩师,自是学识渊博,满腹经纶,谈何过得去过不去一说?”谢见君惶恐道。

  他明白许褚此举,是想替自己排忧解难,故而心生愧疚,

  “将先生一路从福水村带去了上京,又劳烦您舟车劳顿来到甘州,原是想安稳给您养老,不成想,先生本该颐养天年的年纪,却还在为学生费心费力,学生实在惭愧。”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