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李治的宏图远略30(1 / 2)

从御马苑回宫后,还未走进东宫的门洞,李治就被父亲叫了回去说许久没与太子一起用膳了,想与太子共进午餐。

是以,一直到快要申时了,李治才从太极宫回到自己的东宫。一进自己的寝宫,宦者令陈伦就忙不迭得在他耳边絮叨:“太子殿下怎么才回来?岑太傅来东宫,等了您好一阵儿了!”

李治闻言,这才猛然想起,今日岑文本要来东宫为他授课的事。尽管,今天他们都曾出现在御马苑,但岑文本早已回家吃过饭了,

他却被皇帝陛留在了宫里。李治抬手拍了下自己的脑门儿“哎呀”了声儿,自语了一句:“怎么就给忘得那么干净!”心里着实后悔。

话落,人已飞步轻功往书房而去…

李治一进书房,映入眼帘的便是一身赤红色圆领袍,头上裹着黑色软脚幞头的岑文本挺直着腰杆,屈膝端正地坐在书房大厅的席子上的画面。他一副目不斜视的样子,似是没注意到他的到来。

他轻轻咳嗽了声儿,才将岑文本从飘忽远游的思绪拉了回来。岑文本从席子上站起身,恭敬地向李治行了个揖礼“殿下回来了。”

李治连忙叠手加额,还之以礼自责道:“太傅快别这样,早知陛下要留饭于孤,孤就该提早让人通告您才是,让太傅久等了,是寡人的不对。今后寡人断不会耽误课程。”

凝神瞧着面前给自己道歉行礼的李治,岑文本满心赞赏地捻须颌首。明明是陛下想要儿子陪着吃顿饭,身为臣子和儿子,他又怎敢违背自己的父亲和君王,明明不是他的错,他却将错误都归到自己身上,却是半句怨怪别人的话也没有。

想到这里,岑文本和蔼地说道:“殿下不用自责,陪王伴驾身不由己。这怪不得殿下的。来,坐下吧!”李治嘴角勾起一抹释然的浅笑,“多谢太傅的体谅。”话落,他挥了下手,婢女应诺而退。

李治趋步走上书房的竹制榻榻米,待岑文本在席案前坐定后,方微微提起袍裾,在岑文本对面的案几前屈膝坐下。他们各自的席子前,摆放着一张矮腿的黑漆印纹的案几,案几上摆放着竹简书卷和笔墨。

“今日殿下犯颜直谏之举,着实让臣刮目相看啊!”

李治微微蹙起了剑眉,眯起双眸斜睨了岑文本一眼问道:“是吗?太傅没觉得孤太过鲁莽,就不怕孤就此得罪陛下?”

岑文本反问了一句:“陛下是那种听不进去忠言逆耳的君主吗?”

李治心里不禁一凉,冷冷地接过他的话道:“可孤是太子!”岑文本被他说得一时半刻不知该如何接招了。太子啊,距离天子的位置何其之近?只要皇帝出事,或者病故,面前这位就会从殿下变成陛下!也正因这个近,才使得他身份更加敏感更显得高危难测。

过了好半天,岑文本才干笑了两声儿,红着一张儒雅俊秀的脸庞道:“这,这倒也是。不过臣觉得,陛下未必真心想杀裕泰!”

沉思中的李治听到这一句,不由猛地抬起脸,睁大了双眼看向岑文本道:“哦?太傅也看出来了!”一个“也”字让岑文本也吃了一惊。

“殿下的意思是,陛下无意杀裕泰只是想…”

李治听透不说透地点了点头。少许,他幽幽地开口道:“所以,陛下这是用心良苦,孤又怎能让他失望呢?”

“能够教授殿下如此聪明睿智之人,为实是臣这个做太傅的福气了。”岑文本一脸微笑地问道:“殿下,今日您想学些什么?”

李治最感兴趣的,莫过于雄踞北方草原,屡次率部南下侵略大唐边疆,以烧杀掳掠逼得父祖向其称臣进贡,献礼和亲的突厥。

从小,他就想弄清楚,搞明白,为甚这帮茹毛饮血,残忍野蛮的胡虏,人数不过数十万,却能使汉家泱泱大国多次迁就,忍辱负重,送再多的礼物和美女,边境照样不得安宁的缘故。

虽然,他曾通过阿史那杜尔了解过突厥的情况。但,他想全方位的了解这个野蛮残忍的民族。为的是日后称帝,积蓄力量反击突厥!

李治面色沉重地问道:“太傅,您能给寡人讲讲突厥的事吗?”

“突厥?太子殿下对突厥感兴趣?”岑文本挑眉问道。

李治颌首“嗯”了声儿,单刀直入地问道:“您了解突厥吗?”

岑文本点头应诺,不答反问了一句:“殿下,突厥就像古代的匈奴。我相信殿下一定读过司马迁所著的《史记》,知晓何为匈奴吧?”

李治若有所思地颌首道:“诺,寡人知道匈奴。司马迁在《史记》中说,匈奴和汉人本来同出一源,都是大禹的后裔,夏朝灭亡后桀的一支子孙不甘心臣服成汤,便举部迁往北方草原,逐渐形成了与汉人对立的游牧民族政权…秦汉之际,则是匈奴最为强悍的时代,每年春季,单于就会挥师南下抢夺中原财富,杀戮汉家百姓,甚至奸淫妇女,纵火烧房,其凶残暴虐令人发指。无怪乎秦始皇要征调民力,修筑长城,汉武帝不惜劳民伤财,也要连年用兵漠北,就是为了征服匈奴,扬震天威。前汉孝宣帝时,大将军陈汤在一次战败匈奴时说:‘敢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真是大长我汉家士气!至于突厥,您适才说突厥和匈奴一样?难道,他们也是我华夏的后裔吗?”

岑文本笑着摇头,连续说了两个”非也“后,他捋着颌下山羊须,慢条斯理地说道:“殿下,司马迁之所以说,匈奴与我等华夏同处一源,原本就是有私心的!目的是拐着弯子骂汉武帝穷兵黩武,同室操戈。仔细想想,匈奴那般野蛮残忍的民族,又如何与华夏相提并论?”

闻言,李治不由得一怔,这还是第一次听到有人质疑和批评司马迁这样著名的史学家呢。他挑起剑眉,若有所思地想了想,结合以前看过的其他史书中对司马迁家族背景,以及立场的描述,觉得岑文本所言不无道理。细思间,又听岑文本说:“所谓历史,过去了便再也无法回转,后人也无法探究历史真实的面貌。而史书中记载的一些事情,也只能作为了解历史的参考。毕竟,人都是有立场和私心的。”

于岑文本的这番讲解,李治深以为然。他定定地注视着对面的太傅,一双黑曜石般的眸子里闪亮出恍然的辉芒。他颔首道:“太傅的意思是,司马迁不喜汉武帝征讨匈奴,也是有私心的。”

岑文本眉目含笑地看着对面年轻的学生,俊秀儒雅的脸上满是赞赏。他揑须,带着几分好奇和考校的语气试探道:“私心?殿下可以跟老夫谈一谈司马迁的私心来源何处?”

“孤觉得,司马迁的这份私心来源于出身门第的高低贵贱!卫青霍去病扫平匈奴,为我汉家立下不世之功。然,在他眼里却不过是拽着卫皇后裙带子,混上官爵的外戚。”

李治话说到这里,嘴角竟感同身受似得勾起一抹嘲讽的冷笑。他继续说道,只是言辞中又带着些嘲讽的意味。

“可是,就因为李陵是门阀世家子弟,又是李广的亲孙子,其门第利益与司马迁相同。就算有当汉奸的嫌疑,司马迁也会不顾死活在汉武帝面前力保!他不惜在《太史公书》中夸大李广,李陵的战功,编造出汉与匈奴同处一源,就是想在精神文化上,打垮汉武帝和卫青,霍去病这种抗击匈奴,拯救百姓于水火的英雄形象!”

话说到这里,李治发出讽刺的冷笑。也由此时,此事开始,李治从心里产生了日后必为大唐北伐突厥,培养新生代将帅之才的想法。

看着这样的李治,听着他滔滔不绝对司马迁的剖析,岑文本忽然感到一阵恍惚,似乎看到了七百多年前的那位君主.尽管,他从来不曾见过那位永远只能活在的帝王。但是,李治却给了他见到的感觉。

这是一种让人说不清,道不明的玄妙之感。

这时,李治收敛了笑声,将话题引入现实。他凝神看着岑文本问道:“说完了司马迁的私心,知晓匈奴并非我华夏别支。还请太傅告诉孤,这与匈奴一样成为汉家边患的突厥又是甚?”

岑文本捋着下颌,日渐花白的山羊须侃侃道:“突厥其实是匈奴的别支后裔,最初活动于西海之右。后历经磨难,逐渐发展壮大。”

一声儿长音“哦”李治了然彻悟。他望着对面而坐的岑文本,一双大而长,明亮深邃的眼眸中闪烁着赞叹和惊诧的光芒。真想不到,岑文本这样的一个科举出身的文官,竟然如此了解塞外的突厥,说的竟与阿史那杜尔给他介绍何为突厥时的说辞一分不差。

“这么说,突厥虽与匈奴有着某种联系,却又非匈奴直系血脉。他们崇拜狼并且以狼为图腾。那么,突厥又是如何强大起来的呢?”

这席话,李治依然是带着试探的口气问出来的,是想证实一下废太子、阿史那杜尔、李世绩和岑文本对突厥的说法是否完全一致。

“然也”岑文本赞赏地颌首微笑,继续说道:“起初,突厥只是匈奴的一支微不足道的部落,居于西域的金山以南。生活习惯性情与匈奴如出一辙,凶残暴虐犹如草原苍狼。到了北周时期,突厥在阿史那伊利可汗的带领下灭了盘踞在贺兰山的游牧霸主柔然,又灭了鲜卑,从此占据了整个北方草原分封部落来统治各部族。又经历数年征战抢掠,他们又霸占了西域三十六国让其俯首称臣。隋朝文帝时,突厥成了称霸北方草原,时刻威胁中原王朝最可怕的边患。”

李治听着,颔首,一双眼尾上挑的凤眸,一瞬不瞬地看着岑文本。这般聚精会神,如痴如迷的样子落在岑文本眼中,着实令他感到心里涌动起了一股暖意。让岑文本又不由自主地想起了旧日的学生,主君魏王李泰,现在是东莱郡王了。想若是李泰能将心思放在正经处,又何来今日狼狈溃败?面前的这位太子,看似不争不抢,给人一种懦弱的感觉,实则却是在韬光养晦。将来,必定会成为一代英主!”

感慨间,耳边传来李治的求教,“太傅,孤听说隋炀帝北伐突厥,打得他们不得不分裂为东西两部,按说势力会减弱,可为甚…”

他嗓音甘醇沉稳,听上去丝毫没有少年人的稚气。

岑文本“哦”了声儿,将思绪重新拉了回来。他颌首称赞道:“殿下问的好!这就是臣要进一步告诉殿下的!”

他侃侃而谈道:“突厥虽说分裂为东突厥和西突厥,但这个民族自称神狼后裔。狼有的不只是凶狠残暴,奢血好杀,他们还是有极强的群体协作精神的兽类。平日里也有争斗,然到了严冬缺乏食物时,他们在狩猎中就会屏除宿怨精诚合作,从来不争抢所得成果,突厥学习狼并肩作战的精神,促进了部落之间的凝聚力。”

岑文本缓了口气,继续说道:“加之,突厥地处沙漠草原地带,善于骑兵作战,趁着隋末天下大乱之时来养精蓄锐,再一次强大了起来。当年,高祖为了统一天下,借助过突厥的力量。这使他们觉得有恩于大唐,更加肆虐便屡次侵扰边境,掠杀百姓,抢夺牲畜。”

“原来是这样啊!”颌首,李治彻悟地点了点头。

虽然,岑文本博学多识,知道的东西比一般在京城里养尊处优的文官多得多,但比起真正的武将,他也只能告诉他突厥为何物而已,不能为他讲述汉人与突厥之间交战的详细战法。若想真正学到军事战法,得找双李大将和曾经的师傅薛彪。

可惜,薛彪早在两年前就病故了。

想到这儿,李治长长地叹了口气,从席子上站起身。

在殿中,他负手踱步心海翻腾着。想突厥猖狂,暴虐,时时威胁大唐。的确是最危险的敌人!如今国家只能算是富裕了,但离强大还远着呢。我即位后。真是任重而道远呀!

思想至此,殿门外忽然传来急迫的脚步声儿,打断了他的思绪。一道熟悉的声音,带着些喘息地传入李治的耳膜:“殿下可在里面?”

“诺,殿下正在里面听岑太傅授课呢,王常侍有事吗?”

“不是我有事,而是圣人,圣人有重大事体让殿下进宫一趟!”

闻言,李治不由得一怔,这还是第一次听到有人质疑和批评司马迁这样著名的史学家呢。他挑起剑眉,若有所思地想了想,结合以前看过的其他史书中对司马迁家族背景,以及立场的描述,觉得岑文本所言不无道理。细思间,又听岑文本说:“所谓历史,过去了便再也无法回转,后人也无法探究历史真实的面貌。而史书中记载的一些事情,也只能作为了解历史的参考。毕竟,人都是有立场和私心的。”

于岑文本的这番讲解,李治深以为然。他定定地注视着对面的太傅,一双黑曜石般的眸子里闪亮出恍然的辉芒。他颔首道:“太傅的意思是,司马迁不喜汉武帝征讨匈奴,也是有私心的。”

岑文本眉目含笑地看着对面年轻的学生,俊秀儒雅的脸上满是赞赏。他揑须,带着几分好奇和考校的语气试探道:“私心?殿下可以跟老夫谈一谈司马迁的私心来源何处?”

“孤觉得,司马迁的这份私心来源于出身门第的高低贵贱!卫青霍去病扫平匈奴,为我汉家立下不世之功。然,在他眼里却不过是拽着卫皇后裙带子,混上官爵的外戚。”

李治话说到这里,嘴角竟感同身受似得勾起一抹嘲讽的冷笑。他继续说道,只是言辞中又带着些嘲讽的意味。

“可是,就因为李陵是门阀世家子弟,又是李广的亲孙子,其门第利益与司马迁相同。就算有当汉奸的嫌疑,司马迁也会不顾死活在汉武帝面前力保!他不惜在《太史公书》中夸大李广,李陵的战功,编造出汉与匈奴同处一源,就是想在精神文化上,打垮汉武帝和卫青,霍去病这种抗击匈奴,拯救百姓于水火的英雄形象!”

话说到这里,李治发出讽刺的冷笑。也由此时,此事开始,李治从心里产生了日后必为大唐北伐突厥,培养新生代将帅之才的想法。

看着这样的李治,听着他滔滔不绝对司马迁的剖析,岑文本忽然感到一阵恍惚,似乎看到了七百多年前的那位君主.尽管,他从来不曾见过那位永远只能活在的帝王。但是,李治却给了他见到的感觉。

这是一种让人说不清,道不明的玄妙之感。

这时,李治收敛了笑声,将话题引入现实。他凝神看着岑文本问道:“说完了司马迁的私心,知晓匈奴并非我华夏别支。还请太傅告诉孤,这与匈奴一样成为汉家边患的突厥又是甚?”

岑文本捋着下颌,日渐花白的山羊须侃侃道:“突厥其实是匈奴的别支后裔,最初活动于西海之右。后历经磨难,逐渐发展壮大。”

一声儿长音“哦”李治了然彻悟。他望着对面而坐的岑文本,一双大而长,明亮深邃的眼眸中闪烁着赞叹和惊诧的光芒。真想不到,岑文本这样的一个科举出身的文官,竟然如此了解塞外的突厥,说的竟与阿史那杜尔给他介绍何为突厥时的说辞一分不差。

“这么说,突厥虽与匈奴有着某种联系,却又非匈奴直系血脉。他们崇拜狼并且以狼为图腾。那么,突厥又是如何强大起来的呢?”

这席话,李治依然是带着试探的口气问出来的,是想证实一下废太子、阿史那杜尔、李世绩和岑文本对突厥的说法是否完全一致。

“然也”岑文本赞赏地颌首微笑,继续说道:“起初,突厥只是匈奴的一支微不足道的部落,居于西域的金山以南。生活习惯性情与匈奴如出一辙,凶残暴虐犹如草原苍狼。到了北周时期,突厥在阿史那伊利可汗的带领下灭了盘踞在贺兰山的游牧霸主柔然,又灭了鲜卑,从此占据了整个北方草原分封部落来统治各部族。又经历数年征战抢掠,他们又霸占了西域三十六国让其俯首称臣。隋朝文帝时,突厥成了称霸北方草原,时刻威胁中原王朝最可怕的边患。”

李治听着,颔首,一双眼尾上挑的凤眸,一瞬不瞬地看着岑文本。这般聚精会神,如痴如迷的样子落在岑文本眼中,着实令他感到心里涌动起了一股暖意。让岑文本又不由自主地想起了旧日的学生,主君魏王李泰,现在是东莱郡王了。想若是李泰能将心思放在正经处,又何来今日狼狈溃败?面前的这位太子,看似不争不抢,给人一种懦弱的感觉,实则却是在韬光养晦。将来,必定会成为一代英主!”

感慨间,耳边传来李治的求教,“太傅,孤听说隋炀帝北伐突厥,打得他们不得不分裂为东西两部,按说势力会减弱,可为甚…”

他嗓音甘醇沉稳,听上去丝毫没有少年人的稚气。

岑文本“哦”了声儿,将思绪重新拉了回来。他颌首称赞道:“殿下问的好!这就是臣要进一步告诉殿下的!”

他侃侃而谈道:“突厥虽说分裂为东突厥和西突厥,但这个民族自称神狼后裔。狼有的不只是凶狠残暴,奢血好杀,他们还是有极强的群体协作精神的兽类。平日里也有争斗,然到了严冬缺乏食物时,他们在狩猎中就会屏除宿怨精诚合作,从来不争抢所得成果,突厥学习狼并肩作战的精神,促进了部落之间的凝聚力。”

岑文本缓了口气,继续说道:“加之,突厥地处沙漠草原地带,善于骑兵作战,趁着隋末天下大乱之时来养精蓄锐,再一次强大了起来。当年,高祖为了统一天下,借助过突厥的力量。这使他们觉得有恩于大唐,更加肆虐便屡次侵扰边境,掠杀百姓,抢夺牲畜。”

“原来是这样啊!”颌首,李治彻悟地点了点头。

虽然,岑文本博学多识,知道的东西比一般在京城里养尊处优的文官多得多,但比起真正的武将,他也只能告诉他突厥为何物而已,不能为他讲述汉人与突厥之间交战的详细战法。若想真正学到军事战法,得找双李大将和曾经的师傅薛彪。

可惜,薛彪早在两年前就病故了。

想到这儿,李治长长地叹了口气,从席子上站起身。

在殿中,他负手踱步心海翻腾着。想突厥猖狂,暴虐,时时威胁大唐。的确是最危险的敌人!如今国家只能算是富裕了,但离强大还远着呢。我即位后。真是任重而道远呀!

思想至此,殿门外忽然传来急迫的脚步声儿,打断了他的思绪。一道熟悉的声音,带着些喘息地传入李治的耳膜:“殿下可在里面?”

“诺,殿下正在里面听岑太傅授课呢,王常侍有事吗?”

“不是我有事,而是圣人,圣人有重大事体让殿下进宫一趟!”

闻言,李治不由得一怔,这还是第一次听到有人质疑和批评司马迁这样著名的史学家呢。他挑起剑眉,若有所思地想了想,结合以前看过的其他史书中对司马迁家族背景,以及立场的描述,觉得岑文本所言不无道理。细思间,又听岑文本说:“所谓历史,过去了便再也无法回转,后人也无法探究历史真实的面貌。而史书中记载的一些事情,也只能作为了解历史的参考。毕竟,人都是有立场和私心的。”

于岑文本的这番讲解,李治深以为然。他定定地注视着对面的太傅,一双黑曜石般的眸子里闪亮出恍然的辉芒。他颔首道:“太傅的意思是,司马迁不喜汉武帝征讨匈奴,也是有私心的。”

岑文本眉目含笑地看着对面年轻的学生,俊秀儒雅的脸上满是赞赏。他揑须,带着几分好奇和考校的语气试探道:“私心?殿下可以跟老夫谈一谈司马迁的私心来源何处?”

“孤觉得,司马迁的这份私心来源于出身门第的高低贵贱!卫青霍去病扫平匈奴,为我汉家立下不世之功。然,在他眼里却不过是拽着卫皇后裙带子,混上官爵的外戚。”

李治话说到这里,嘴角竟感同身受似得勾起一抹嘲讽的冷笑。他继续说道,只是言辞中又带着些嘲讽的意味。

“可是,就因为李陵是门阀世家子弟,又是李广的亲孙子,其门第利益与司马迁相同。就算有当汉奸的嫌疑,司马迁也会不顾死活在汉武帝面前力保!他不惜在《太史公书》中夸大李广,李陵的战功,编造出汉与匈奴同处一源,就是想在精神文化上,打垮汉武帝和卫青,霍去病这种抗击匈奴,拯救百姓于水火的英雄形象!”

话说到这里,李治发出讽刺的冷笑。也由此时,此事开始,李治从心里产生了日后必为大唐北伐突厥,培养新生代将帅之才的想法。

看着这样的李治,听着他滔滔不绝对司马迁的剖析,岑文本忽然感到一阵恍惚,似乎看到了七百多年前的那位君主.尽管,他从来不曾见过那位永远只能活在的帝王。但是,李治却给了他见到的感觉。

这是一种让人说不清,道不明的玄妙之感。

这时,李治收敛了笑声,将话题引入现实。他凝神看着岑文本问道:“说完了司马迁的私心,知晓匈奴并非我华夏别支。还请太傅告诉孤,这与匈奴一样成为汉家边患的突厥又是甚?”

岑文本捋着下颌,日渐花白的山羊须侃侃道:“突厥其实是匈奴的别支后裔,最初活动于西海之右。后历经磨难,逐渐发展壮大。”

一声儿长音“哦”李治了然彻悟。他望着对面而坐的岑文本,一双大而长,明亮深邃的眼眸中闪烁着赞叹和惊诧的光芒。真想不到,岑文本这样的一个科举出身的文官,竟然如此了解塞外的突厥,说的竟与阿史那杜尔给他介绍何为突厥时的说辞一分不差。

“这么说,突厥虽与匈奴有着某种联系,却又非匈奴直系血脉。他们崇拜狼并且以狼为图腾。那么,突厥又是如何强大起来的呢?”

这席话,李治依然是带着试探的口气问出来的,是想证实一下废太子、阿史那杜尔、李世绩和岑文本对突厥的说法是否完全一致。

“然也”岑文本赞赏地颌首微笑,继续说道:“起初,突厥只是匈奴的一支微不足道的部落,居于西域的金山以南。生活习惯性情与匈奴如出一辙,凶残暴虐犹如草原苍狼。到了北周时期,突厥在阿史那伊利可汗的带领下灭了盘踞在贺兰山的游牧霸主柔然,又灭了鲜卑,从此占据了整个北方草原分封部落来统治各部族。又经历数年征战抢掠,他们又霸占了西域三十六国让其俯首称臣。隋朝文帝时,突厥成了称霸北方草原,时刻威胁中原王朝最可怕的边患。”

李治听着,颔首,一双眼尾上挑的凤眸,一瞬不瞬地看着岑文本。这般聚精会神,如痴如迷的样子落在岑文本眼中,着实令他感到心里涌动起了一股暖意。让岑文本又不由自主地想起了旧日的学生,主君魏王李泰,现在是东莱郡王了。想若是李泰能将心思放在正经处,又何来今日狼狈溃败?面前的这位太子,看似不争不抢,给人一种懦弱的感觉,实则却是在韬光养晦。将来,必定会成为一代英主!”

感慨间,耳边传来李治的求教,“太傅,孤听说隋炀帝北伐突厥,打得他们不得不分裂为东西两部,按说势力会减弱,可为甚…”

他嗓音甘醇沉稳,听上去丝毫没有少年人的稚气。

岑文本“哦”了声儿,将思绪重新拉了回来。他颌首称赞道:“殿下问的好!这就是臣要进一步告诉殿下的!”

他侃侃而谈道:“突厥虽说分裂为东突厥和西突厥,但这个民族自称神狼后裔。狼有的不只是凶狠残暴,奢血好杀,他们还是有极强的群体协作精神的兽类。平日里也有争斗,然到了严冬缺乏食物时,他们在狩猎中就会屏除宿怨精诚合作,从来不争抢所得成果,突厥学习狼并肩作战的精神,促进了部落之间的凝聚力。”

岑文本缓了口气,继续说道:“加之,突厥地处沙漠草原地带,善于骑兵作战,趁着隋末天下大乱之时来养精蓄锐,再一次强大了起来。当年,高祖为了统一天下,借助过突厥的力量。这使他们觉得有恩于大唐,更加肆虐便屡次侵扰边境,掠杀百姓,抢夺牲畜。”

“原来是这样啊!”颌首,李治彻悟地点了点头。

虽然,岑文本博学多识,知道的东西比一般在京城里养尊处优的文官多得多,但比起真正的武将,他也只能告诉他突厥为何物而已,不能为他讲述汉人与突厥之间交战的详细战法。若想真正学到军事战法,得找双李大将和曾经的师傅薛彪。

可惜,薛彪早在两年前就病故了。

想到这儿,李治长长地叹了口气,从席子上站起身。

在殿中,他负手踱步心海翻腾着。想突厥猖狂,暴虐,时时威胁大唐。的确是最危险的敌人!如今国家只能算是富裕了,但离强大还远着呢。我即位后。真是任重而道远呀!

思想至此,殿门外忽然传来急迫的脚步声儿,打断了他的思绪。一道熟悉的声音,带着些喘息地传入李治的耳膜:“殿下可在里面?”

“诺,殿下正在里面听岑太傅授课呢,王常侍有事吗?”

“不是我有事,而是圣人,圣人有重大事体让殿下进宫一趟!”

闻言,李治不由得一怔,这还是第一次听到有人质疑和批评司马迁这样著名的史学家呢。他挑起剑眉,若有所思地想了想,结合以前看过的其他史书中对司马迁家族背景,以及立场的描述,觉得岑文本所言不无道理。细思间,又听岑文本说:“所谓历史,过去了便再也无法回转,后人也无法探究历史真实的面貌。而史书中记载的一些事情,也只能作为了解历史的参考。毕竟,人都是有立场和私心的。”

于岑文本的这番讲解,李治深以为然。他定定地注视着对面的太傅,一双黑曜石般的眸子里闪亮出恍然的辉芒。他颔首道:“太傅的意思是,司马迁不喜汉武帝征讨匈奴,也是有私心的。”

岑文本眉目含笑地看着对面年轻的学生,俊秀儒雅的脸上满是赞赏。他揑须,带着几分好奇和考校的语气试探道:“私心?殿下可以跟老夫谈一谈司马迁的私心来源何处?”

“孤觉得,司马迁的这份私心来源于出身门第的高低贵贱!卫青霍去病扫平匈奴,为我汉家立下不世之功。然,在他眼里却不过是拽着卫皇后裙带子,混上官爵的外戚。”

李治话说到这里,嘴角竟感同身受似得勾起一抹嘲讽的冷笑。他继续说道,只是言辞中又带着些嘲讽的意味。

“可是,就因为李陵是门阀世家子弟,又是李广的亲孙子,其门第利益与司马迁相同。就算有当汉奸的嫌疑,司马迁也会不顾死活在汉武帝面前力保!他不惜在《太史公书》中夸大李广,李陵的战功,编造出汉与匈奴同处一源,就是想在精神文化上,打垮汉武帝和卫青,霍去病这种抗击匈奴,拯救百姓于水火的英雄形象!”

话说到这里,李治发出讽刺的冷笑。也由此时,此事开始,李治从心里产生了日后必为大唐北伐突厥,培养新生代将帅之才的想法。

看着这样的李治,听着他滔滔不绝对司马迁的剖析,岑文本忽然感到一阵恍惚,似乎看到了七百多年前的那位君主.尽管,他从来不曾见过那位永远只能活在的帝王。但是,李治却给了他见到的感觉。

这是一种让人说不清,道不明的玄妙之感。

这时,李治收敛了笑声,将话题引入现实。他凝神看着岑文本问道:“说完了司马迁的私心,知晓匈奴并非我华夏别支。还请太傅告诉孤,这与匈奴一样成为汉家边患的突厥又是甚?”

岑文本捋着下颌,日渐花白的山羊须侃侃道:“突厥其实是匈奴的别支后裔,最初活动于西海之右。后历经磨难,逐渐发展壮大。”

一声儿长音“哦”李治了然彻悟。他望着对面而坐的岑文本,一双大而长,明亮深邃的眼眸中闪烁着赞叹和惊诧的光芒。真想不到,岑文本这样的一个科举出身的文官,竟然如此了解塞外的突厥,说的竟与阿史那杜尔给他介绍何为突厥时的说辞一分不差。

“这么说,突厥虽与匈奴有着某种联系,却又非匈奴直系血脉。他们崇拜狼并且以狼为图腾。那么,突厥又是如何强大起来的呢?”

这席话,李治依然是带着试探的口气问出来的,是想证实一下废太子、阿史那杜尔、李世绩和岑文本对突厥的说法是否完全一致。

“然也”岑文本赞赏地颌首微笑,继续说道:“起初,突厥只是匈奴的一支微不足道的部落,居于西域的金山以南。生活习惯性情与匈奴如出一辙,凶残暴虐犹如草原苍狼。到了北周时期,突厥在阿史那伊利可汗的带领下灭了盘踞在贺兰山的游牧霸主柔然,又灭了鲜卑,从此占据了整个北方草原分封部落来统治各部族。又经历数年征战抢掠,他们又霸占了西域三十六国让其俯首称臣。隋朝文帝时,突厥成了称霸北方草原,时刻威胁中原王朝最可怕的边患。”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