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1 / 2)

说话的这个年轻姑娘是副校长孔易的小女儿,两年前她从菁华大学会计学院毕业,考上了硕士,留校后在会计学院任老师。

孔易的夫人刚才就瞧见了,也大概猜到了跟着宜妃这群人妇人是谁。

“娘,咱们上去请安?”

“别去了,宜妃正忙着,咱们就不去打扰了。回吧,你爹还等着咱们用饭。”

孔易下午忙,中午用了饭后要歇个午觉才能有精神,孔易的夫人为了多省些工夫给他休息,就提着食盒来食堂打饭,再提回去。

母女俩打完饭菜刚出门,学校各处同时响起了清脆的声音,德妃抬起了头。

“什么声音?”

“到时辰了,这是下课的铃声,一会儿学子们就该来了。”

半刻钟不到,德妃她们看到远处一群穿着校服的学子用最快的速度冲过来,一个个眼冒精光,就跟饿了几辈子。

学子们冲过来时,奔跑的很快,干净的青砖上好似带起了一股烟尘,这气势,好似千军万马冲过来一般。

再细看,这气势不像士兵上战场,用句不恰当的话形容,这群学子冲进食堂的姿势,和迫不及待的模样,就跟野猪冲向食槽一般。

妃嫔们都震惊了,怎么姑娘家也跑得这般快?刚才最先冲进食堂的那几个人中,有个姑娘甚至力压男学生,跑在第一。

她冲进食堂后手脚超快地扯过盘子,报了一串菜名儿,把手中粮票递过去。

那个女学生端着饭菜找了个座位坐下享受美食时,打饭处已经排起了一列列长队。

“真是,大开眼界!”

德妃说不出任何这些女学生不好的话,她只觉得震惊。

宜妃懂姐妹们的震惊,因为她头一回瞧见时候,震惊不比她们小。

“菁菁说的,女子若是想和男子相比,那就别拿规矩先把自己锁住了,学习要努力,抢饭也要积极。”

德妃打从心底赞同这句话:“菁菁说得对!”

好不容易考进了菁华大学,不就是为了摆脱束缚吗?

什么妇德妇容,都见鬼去吧!

瞧瞧这些姑娘,这些女学生,一个个身体健康,血气充足,脑子聪慧,身体也如此强壮,她们就该是这样,才能跟男子去抢。

襄嫔红了眼眶:“好可惜啊。”

好可惜她们早生了二十年,没有碰到菁华大学,没有过上这样自由的人生。

好可惜,其实是好羡慕。

她们这群后宫女子坐在这个角落里,感觉自己和这些女生格格不入。她们中有些人明明还很年轻,比这些女学生也大不了几岁,她们却像是活在上个朝代的老古董。

雍正朝的菁华大学女学生,康熙朝的妃嫔,她们明明就坐在同一个地方,却像是隔着天堑。

“玛嬷,您怎么在这儿?”

弘时端着饭菜正在找位置,一转身就看到玛嬷,再定睛一看,我的老天爷,惠妃娘娘、皇贵妃娘娘、荣妃她们都在,弘时赶紧过来请安。

“行了,请什么安,快坐下吃吧。”

弘时看到玛嬷脖子上的临时证,顿时大喜:“玛嬷,你的临时证借我用一下,我肉票没了,想吃红烧肉都没能吃上。”

“什么没了,你手里不是还有好几张?”

弘时一把把粮票塞兜里:“玛嬷,五月还没过到一半呢,我这几张肉票了,吃完了下半月就得吃素,您可怜可怜我吧。”

“你玛嬷我只是个吃白食的,已经占你九婶的便宜了,你就别再占你九婶的便宜了。”

“玛嬷~”

“别喊我,想吃肉自己买去。我听说了,若是学校发粮票不够吃,你们可以自己去买。”

弘时捂住口袋:“我没银子。”

“你阿玛不给你月银?”

“给~”

只要考进菁华大学,阿玛一个月还会补贴他们二十两银子,可他的银子留着有其他用处,不能随便乱花。

“不想花银子就少吃些肉。”

弘时叹气,长大了,玛嬷也不心疼他了,以前小的时候,她要什么玛嬷不给?

下午还要上课,弘时也不跟玛嬷闲话,赶紧吃完饭,跟玛嬷打了声招呼就跑了。

德妃她们也吃完了,继续逛学校,学校里到处都是三三两两的学子,显得比她们刚从后门进来时热闹了许多。

学校还有个大操场呢,有学子在玩蹴鞠,好多人围观叫好,到处都是青春洋溢的气息。

“永乐也在学校吧。”

“在,永乐如今是外语学院的老师,菁菁不在天津的时候,永乐大部分时候都住在宿舍里,只有休息时才会出学校,回家住两日,看看弘年、弘希和弘历。”

“弘历那小子闹腾得很,跟弘年弘希倒是玩得来。”德妃说起这个小孙子就头疼。

宜妃笑道:“弘历也挺好的,孩子爱玩爱闹不是什么大毛病。”

惠妃道,指着远处那两个女学生道:“我发现她们的头发都不长。”

密嫔、襄嫔她们也发现了,这些女学生,头发最长也不过到腰,有些头发只到肩膀,发髻梳得也很随意,她们在食堂时,瞧见好些女学生头发只是简单绑了绑,就比披头散发好一点。

“这个啊,她们故意剪的,头发太长梳起来费事,好些姑娘就自己把头发剪短了。”

“这……头发如此重要,怎么好随意就剪了?”

大清对头发虽不如其他朝代讲究,但那是男子,女子一般是不剪头发的,就算修一修发梢,也要选个良辰吉日。

宜妃道:“那都是老黄历了,菁华大学从建立之初就争议不断,女学生剪头发不算什么大事。没瞧见么,山东曲阜那群老顽固就算知道女子剪头发,也没一人吭声。”

女子都能入朝当官了,剪头发这等小事何足挂齿?

宜妃有个好儿媳,她见的世面比其他畅春园的姐妹大多了,她道:“从雍正元年菁华大学建立之后,这八九年以来,大清的风气开放了许多,对女子也宽容了许多。”

女子再嫁,女子出门干活,女子读书识字当官,一件比一件难的事,如今慢慢成了世人默认的事。

其他地方宜妃不知道,但是在京城,在天津,这种变化是看得见的。

皇贵妃开口:“菁菁功德无量!”

可不是功德无量!如今在民间,许多地方给菁菁立生祠。

惠妃道:“我去过福建,福建离京城这般远,那里的百姓都知道菁华大学,知道瑞亲王福晋,也有许多给菁菁立的生祠。这些生祠有大有小,我看过的其中一个最大的生祠名叫菁华祠,占地两亩,修得特别精美,生祠里主供菁菁,菁菁身边的管事和大丫头都有小像。”

众妃嫔大惊,连丫头都有小像?

“宜妃姐姐是瑞亲王福晋的婆婆,也宜妃姐姐的小像吗?”

宜妃忙道:“我又没有帮着做什么事,立我的小像做什么。”

皇贵妃说了句公道话:“菁菁能做到这一步,首先要谢皇上,若没有皇上支持,菁菁就算有千般手段,又如何使得出来。”

菁菁年纪尚轻,在民间就有如此声望,换成哪朝哪代的帝王,估计都忍受不了。

德妃微微一笑:“老四的胸襟,也是我没想到的。”

德妃以前跟老四关系不睦,后来母子关系好了,也只是表面过得去而已,自老四登基后,看着他一步步把朝堂掌控在手中,看着百官臣服,看他受万民敬仰,德妃才慢慢看清楚,自己这个四儿子是个什么样的人。

她很自豪,她这辈子能生出这样一个儿子,她无愧于大清,也无愧于爱新觉罗家的列祖列宗。

德妃对康熙爱答不理,凭的也是老四给她的底气。

皇贵妃说叶菁菁能有今天要感谢当今大度,这话真没说错,康熙在福建看到惠妃提到的那座占地两亩的菁华生祠时,脸黑得能滴出墨来。

梁九功跟守生祠的老人攀谈,听说这个生祠是雍正元年时建的,如今已经有九年了。

“我们家老爷就是个普通生意人,跟四大商行的人比不了哦,那年我们老爷听说四大商行的人都去了天津,我家老爷也跟着去,看到了蒸汽船,当时回来就说要给瑞亲王福晋修座生祠。我家老爷说呀,九福晋能砸那么多银子把蒸汽船搞出来,就是咱们沿海百姓的恩人,咱们该敬着。”

“下半年,海军的钢铁大船下海,我们老爷在港口瞧见了,人都高兴晕了。菁华祠堂还没修完,又花银子买了一亩地,扩建了。”

说起这座菁华祠堂的由来,守门的大爷如数家珍。

“那皇上呢?没有皇上的支持,瑞亲王福晋也建不成船厂。”

老大爷白了梁九功一眼:“皇帝多的是,瑞亲王福晋只有一个。”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