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7 这都是陛下的功劳(万字大章,求上架首订!)87(1 / 2)

百姓们感同身受之下,全国范围内,自己这皇帝的地位,就不可动摇了。

运用这一次的灾情,给自己创造有利环境,这便是刘子业的目的。

更何况,他又不是装腔作势,是正儿八经做了事的。

只不过,自己做的事,要让所有人都知晓罢了,这样才能发挥出最大的功效,自己的这些付出,也就值得了……

因为资金紧张,就连搭建祭天高台,刘子业都吩咐人从简行事,能省则省。

如此一来,形式摆出来了,但花费却控制在了一个极小的范围内,与得到的收获相比,绝对是值得的。

刘子业的话一出,底下的大臣们纷纷叩拜在地,虔诚拜服。

“陛下圣明!”

刘子业让众臣起身之后,一旁的李正正已经焚香完毕,准备妥当,恭敬的将手中的香烛呈给了他。

刘子业接过,面向着祭天台,虔诚的鞠了三次躬,方才稳稳当当的插在了香炉之上。

随即,他又跪在了蒲团上,对着天地和石像,严肃庄重的叩拜了三次,嘴里默念着祈颂的佛经。

起身后,刘子业看向众人,朗声道:“此次,朕希望天下百姓能够共度时艰,一起为南方灾区祈福,大宋国祚昌隆,百姓们日子蒸蒸日上,不再有灾难折磨。”

众臣再度山呼万岁了起来。

外围的百姓虽听不太真切,可陛下的一言一行,全都看在了眼里,自然也是感慨万分。

礼成过后,刘子业吩咐人将石像安置在这边,成为这里的一个标志性建筑,希望石像能保佑大宋日后能风调雨顺,福泰安康。

底下的大臣当即领命。

恭敬的送走了刘子业之后,城内的官兵和羽林军总算放心下来了。

这次的典礼,没有闹出什么无法挽回的事情来,看来这些百姓也不全是刁民……

刘子业离开之后,诸位大臣聚在了一起,开始讨论了起来。

“陛下自行捐出了那么多内帑,还昭告天下,是不是在暗示我们什么?”

“你是说,陛下也希望我们像他一样?”

“这……”

几位大臣说到这个话题,神情都略有难色。

大伙儿都是自私的人,自己好不容易攒起来的家当,说捐就捐,光是想到,心里都要滴血。

可是,皇帝的一举一动,都是风向标。

陛下如此慷慨,他们这些大臣若是小气,就显得违背了陛下的意愿,会不会被瞧不顺眼,日后给小鞋自己穿?

而且,给多给少,这也是一个问题。

给多了,自己这个官职,有能力捐出那么多家当,你骗谁呢……

万一少了,说不定捐了还不如不捐,反倒会被陛下认为膈应谁呢,就这么点,塞牙缝都不够……

刘义恭听到了这些商讨,并不参与,直接带着人离开了。

……

刘子业的发言很快便被张贴出去了,大街小巷都是朝廷的公告。

识字的书生被人推到了最前方,朗诵着朝廷的公告,一众百姓围在了周围,认真的听着。

得知陛下自愿捐出自己的内帑,还鼓励百姓们众志成城,共度时艰,他们顿时感慨万千。

由于刘子业祭告天地时,外围的百姓距离过远,听得并不太真切。

如今看到张贴,方才知晓,先前陛下的一言一行,代表着什么……

本身便被陛下突如其来的祭天举动震撼到的百姓们,一知晓其中的原由,心中当即涌现无限的感慨。

有些百姓脑门一热,一听到陛下捐了那么多钱,忽的也高举手来,大声嚷道:“陛下都捐了,那我也要捐。”

“对对对,我也不能置身事外。”

“省吃俭用一些,也饿不死,他们可比我们艰难多了……”

一下子,听闻了公告的百姓们纷纷响应起了捐款的热潮,原先只是极少部分的人,一经宣扬,被这股氛围感染到了的百姓们,也跟着心潮澎湃了起来,热血沸腾,开始加入了这个行列之中。

有些人甚至跑到了太守处,请求太守协助他们的款项筹集事宜,他们要响应陛下的号召。

太守听到了这个消息,人都懵了。

好家伙!

他这个当太守的都没有这个觉悟,这些老百姓,什么时候那么高尚了……

百姓们都捐了,他还锱铢必较的,这样显得他这个太守当得很没有觉悟啊,一点都不称职!

于是乎,原本还跟其他同僚商量着要不要有所表示的太守,先前还舍不得,一看到此情此景,根本下不了台,只好硬着头皮先安抚了百姓,转过头去,立马回自己的书房,写表上疏去了。

……

回到宫中的刘子业,还没来得及给自己的这一番高端操作点赞,陆陆续续的奏折便争先恐后的递了上来。

“江夏王刘义恭?”

刘子业率先打开了刘义恭的上表。

凝神一看,他顿时便笑了。

原来,刘义恭也效仿起了自己,大方捐出五万两,尽数送往钦差大臣刘休仁处,全部用以赈灾事宜。

刘义恭也不藏着掖着。

他作为地位崇高的藩王,几十年来的位极人臣,没点积蓄,说出去都没人信。

五万两虽然数目不小,但放在他这个身份上面,也说得通,谁也说不得他一句贪污。

至于戴法兴和巢尚之,两人尽管出身寒门,为官也属清廉,可他们被刘骏宠信多年,赏赐从来不少。

多年积累起来,也有一定的家底。

继刘义恭之后,他们二人亦是不约而同的上疏了过来,表示了自己对此次灾情的关切之心,顺便捐出了几千两。

也是,他们手头再怎么宽裕,也绝对富不过刘义恭。

毕竟,刘义恭有着藩王的身份,每年领的藩王俸禄都数目不小了。

看到了这三人的奏折,刘子业并不意外。

他以身作则,早就想到了,以这三人的政治敏感度,肯定会效仿的。

自己最近才重用起了他们,他们势必会想着逢迎自己的心思,怎么可能会跟自己唱反调呢……

三方鼎立,互相制衡。

他们三人唯恐自己表态迟了一步,被其他两人赶先了,到时候就算是捐了,也讨不了好。

本来,刘子业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这三人,尤其是刘义恭的慷慨解囊。

毕竟这位藩王可以说是腰缠万贯,从指缝里漏一点出来,都能对灾情缓解不小。

只不过,当刘子业看到了后面簌簌递来的奏表,也有些懵了。

太意外了!

不少官员都自发掏腰包,或多或少都捐助了起来。

甚至,刘子业还看到了建康城及其周边地区的太守上疏,声称当地百姓响应号召,声势浩荡的说要捐款,他们不知如何是好,请求陛下定夺……

“这……”刘子业懵圈的眨了眨眼。

这一次的祭天,效果未免也太好了吧!

古时候的百姓生活困难,尤其是南北朝,刘骏时期霍霍了那么多年,百姓囊中羞涩,日子勉强为继。

没想到,自己这一番操作,竟然让他们热血沸腾,自发要捐款了起来……

而且,看这些官员的表述,百姓反应激烈,态度坚决,非要捐款不可,劝都劝不动的那种。

刘子业本身只为了某些高官能够表示一二,从未寄希望于平民百姓们。

只要他们安静的过好自己的生活,不惹事生非,他就心满意足了。

万没想到,自己一直以来对他们的关切,他们也都感受到了,如今给了自己这么大的惊喜。

不得不说,刘子业被感动到了。

这些百姓,其实真的很可爱,很真诚。

以往,只是缺少了一个明君指引着他们罢了,现在自己上位之后,他们感受到了希望,对自己拥戴简直是盲目的。

本来大张旗鼓的祭天,只是为了圈一波民心,但被百姓们如此积极的反馈过来,刘子业也有些顶不住了。

还以为,这一幕只会在前世现代的社会才能见到。

没曾想,连动荡不安的南北朝时期,也有如此真善美的现象……

由于国家疆域一直变化,建国也才短短几十年,许多百姓对朝廷的归属之心,并不强烈。

对一些人来说,头上换了谁当皇帝都没差,反正日子照过。

连皇帝是谁都不在意了,百姓们自己的生活都过得十分勉强,又岂会在意远在千里之外,并不相识的所谓国人呢……

说不定,一次战乱,那些国人就变成了敌国之人,日后两军对垒,还会成为仇人……

谁爱帮谁帮去!

刘子业便是深知这个道理,也从来没指望过他们。

结果此番百姓们的自发善举,反倒让刘子业多愁善感了起来。

忽然觉得,自己这个皇帝,当得很有成就感,统领这一群百姓,使命感也澎湃了起来。

“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刘子业感慨莫名,一边按捺着激动之情,批复着这些地方官的奏表。

没有枉费他这些日子对各项新政的督办,费心费力。

虽然他这个皇帝好像高高在上,远离百姓,可他的真心,底下的百姓们也都感受到了。

很快的,周边的地方官员们便收到了刘子业的回复。

他将会派遣钦差到达当地,协助当地官员进行募捐事宜。

老百姓的心意如此真切,刘子业才不会让他们的一腔热血白费。

这些地方官的人品如何,他不甚了了,既然如此,那就派出一些经过自己认可的大臣,前往当地,免得这些充盈真心的善款,被当地官员给贪污了。

这样岂不是对不起百姓的一番信任和真情?

务必要将每一笔血汗钱,都运往南方灾区,让当地灾民也感受到来自国人的关怀。

如此一来,他们也就更有信念渡过此难了……

同时,刘子业再度颁下法令,自发捐款的地区,均田制推行完毕之后,头一年免除赋税。

既然百姓有所反馈,那刘子业也不能白得了好处,不表示回去。

自己祭天是在建康城,因而得知消息,自发捐款的地区,也只在周边几城。

均田制推行完毕,未来收到的赋税将会十分可观,就算南方经过了一番水患摧残,也还是可以缓过来的。

既如此,免除其中几城的赋税,也不成问题。

反而还会让百姓感念在心。

他们行动了,朝廷也还是会记挂在心的,如此一来,日后就算发生了什么事情,百姓们更加不会袖手旁观……

有来有往,才是真的好。

刘子业自己也是当过平民百姓的,自然懂得这个道理。

一味索取,一味的得到好处,什么也不反馈,有朝一日,迟早会耗光百姓的激情与信任。

法令一下,周边几城的百姓听闻了消息,果真更加激情澎湃了起来。

大家纷纷守好秩序,听从当地官员安排捐款事宜。

明明捐出的是自己省吃俭用的血汗钱,可没有半分不舍,捐的是心甘情愿。

“我就知道,陛下是圣贤之君。”

“免除赋税啊,真好,未来更加有盼头了……”

“哈哈,也不知道我家会分到几亩田地……”

百姓们排着队捐款,脸上盈满了畅意的笑容。

当地太守带领着下属,协同钦差维稳,筹集款项,看着此情此景,心中感慨莫名。

“我万万没想过,居然能看到这样的场景……”

要不是此事真真切切的在眼前发生,太守根本无法想象。

平时想要合法收税都难,被这些百姓想方设法躲避,如今他们倒是心甘情愿的掏腰包了,说出去谁信……

太守心想,此事若记录在史册之上,恐怕后人见了,都会怀疑其真实性。

钦差大臣盯着下属登记清楚各类款项,闻言不由得说道:“也是因为有当今的陛下,才有如今的百姓。”

没有陛下的以身作则,百姓会如此积极响应?

闻言,众人顿时想起了先帝刘骏。

若是当今皇帝依然是先帝,那还会这样吗?

他们连连摇起头来,难以想象。

先帝行事奢侈,派头张扬,疯狂敛财,只为享乐。

怎么可能舍得捐出自己的内帑呢?

更别说免除赋税,感动百姓了……

如今,百姓们捐钱的捐钱,捐米面的捐米面,捐衣裳的捐衣裳,可谓是竭尽所能了。

他们做的,不正是为报陛下的宽待之恩吗?

先帝又做不到……

……

果不其然,群众的力量是无穷大的。

再加上刘子业一波免除赋税的推波助澜,附近几城百姓的捐助热潮更加沸腾了。

这使得不少官员看到了此情此景,都开始感慨了起来。

像细说故事里一样,曾几何时能看到让人心甘情愿的出钱,还那么积极开心的……

百姓们自发捐助的米面款项衣裳等等,都记录在册,统筹完毕之后,纷纷运往了南方,由刘子业亲自任命的几位大臣负责监管。

几人相互督促,还能彼此制衡,再加上对他们的品性有了了解,刘子业不必担心他们几人会联合在一起,一同贪污。

……

虽然一开始的反应慢了一些,使得防御措施做得并不出色。

但后续朝廷的应对十分迅速有效,导致庞大的受灾百姓,都开始在各地官员和钦差的救助之下,陆陆续续的安顿下来了。

刘休仁马不停蹄的到达了南方,第一时间安排好了人手之后,他还为了彰显皇恩,亲自到达了第一线,手把手的和治水的民夫们一同进行治理防御工作。

“别怕,陛下派遣本王过来,是为了帮助大家的。”

刘休仁亲力亲为的同时,还不忘安抚着周边受灾的百姓。

虽然他身材颇为圆润,但不是那种吃喝嫖赌的淫富姿态,反而是白白净净的,明明是个心细之人,看着却憨态可掬,让人感觉十分亲近。

再加上他此番亲力亲为,丝毫没有皇亲贵胄的架子,明明体宽人胖,累得气喘吁吁,却还是咬牙坚持,百姓们见此,都异常的感动。

更别说,刘休仁左一句陛下,又一句皇恩,百姓们都知道,这位王爷是奉命前来,陛下对他们的情况十分了解,也万分忧心。

因为受灾,流离失所而心慌意乱的百姓们,惶恐不安的内心很快就安定了许多。

像是找到了主心骨,他们并非一无所有。

最起码,朝廷还记得他们。

这一点,也令他们感到无比的诧异。

毕竟,此前也没少发生过天灾人祸,可朝廷一向对此不甚关心,随便调派几个官员过来了解情况,也没什么改善的措施,对百姓向来是不管不顾,赈灾更是少之又少。

以至于他们都觉得此次肯定难以幸免,就算侥幸活下来了,日后也必然变成了盲流,无家可归。

钦差领命在外,就代表着皇帝的形象。

刘休仁的宽仁亲和,很快便博得了百姓的爱戴,以至于对当今陛下亦是充满了感激。 在施恩布德,发放米粮的同时,受灾百姓的温饱暂时得到了解决,看到刘休仁的行动,他们也开始自发的积极加入了其中,连同当地的民夫,一同进行治水防御事宜。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