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 度支官难受,想哭125(1 / 2)

刘子业一番叮嘱完毕,便让这些人退下了。

而且,在他没有明说的情况下,其实,对于裁撤军队,刘子业还有着自己的一番小心思。

精简军队是必需的,但与此同时,也可以达到另一个效果。

刘子业打算在军队整顿期间,插手更多的军务,在里面委派一些自己信任的人,同时各地士兵互相进行调配。

毕竟,藩王是握有兵权的。

刘子业必须要考虑到这一点。

小小的典签官,尽管拥有着监督藩王的职权,但人微言轻,有太多不确定因素存在了。

尽管有的人忠心耿耿,但没有更大的权利,面对有心人的谋逆,他们就算知晓了,也无能为力。

更何况,难免会有像之前那个叫向品威一样的太监,因为外在的因素,导致品性突变,原本的忠诚在威逼利诱之下,倒戈相向,变成了间谍,这就酿成一大隐患了。

俗话说得好,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

仅仅单靠一个小小的典签就想摆平一切,刘子业还没这么天真。

除了自己,他谁也不信……

为了更加稳定,他决定两手抓。

在各地军政中插入自己的心腹,一方面,可以有效的分化藩王与当地军队的紧密度,让他们之间的联系变少,军队更加偏向朝廷皇帝,而非当地藩王。

另一方面,刘子业希望通过军政的这些人员,同时对典签进行施压,监督掣肘。

典签监视藩王,他派出去的军政大员,则监视典签。

如此一来,典签若是心生异心了,刘子业远在千里之外,也有耳目代为查处,不怕双眼一蒙,被糊弄到底。

因此,此次裁撤军队,对于刘子业来说,十分重要。

不仅革去老弱病残,减少每年军费饷银的支出,还能优化军队战力,精简士兵,给朝廷树立起一个人人向往的优待士兵的形象,让士兵对朝廷忠心不二,心存感激之下,以命报国。

与此同时,还能进一步的加深自己在军务上的影响力,将兵权更多的抓在自己手中,军政大员还能帮自己监督制衡各地典签,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一举数得,刘子业对自己的这番设想十分满意。

想到这里,他收敛了一下心神,继而叫来宫人,让他们将屯田、度支等相关官员通通传唤入殿。

同时,也把刘戴巢三位重臣宣召入宫,一同议事。

对于裁撤军队的各项条例,刘子业是已经有了初步的想法,但总归还是要进一步完善补充的。

由于事关重大,攸关社稷,刘子业也不敢以一人之力独揽此事。

一个人的力量和想法,总归有限,他唯恐自己的思维受限,一时之间没能发现漏洞,将不善的条例发布出去,引起各地军队骚乱,得不偿失。

刘子业又不是自大狂,大臣,需要的时候,就是拿来用的。

此前他多次乾纲独断,无非都倚靠策卡,方才安枕无忧罢了。

策卡之中,不仅将各种细节言明,还带着强制性的增益buff,只要实行了,必然带来效果,不怕失败。

刘子业这才可以安心的越过大臣,传令各处,通行知之。

可以说,这一次裁撤军队的命令,是刘子业过来之后,头一回脱离了策卡,不依赖策卡的力量,自行决定的事情。

精简军队这种大事,刘子业一直心存想法。

可是,签到是无规律的,他可不知道什么时候能获得相应的策卡……

甚至于,他看过签到池,尽管有些策卡的作用,也有几条是可以帮助裁军的,但都是附带的,效果并不明显。

专门以裁军为主题的策卡,完全没有。

就算幻想中有,那也很可能遥遥无期。

刘子业对此也不抱希望。

策卡已经帮助了自己那么多次,这一次,经过了半年有余的成长,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又开始将权力完全收入了手中,刘子业总算下定了决心。

不靠策卡,就依靠自己的能力,完成这一重大变革。

虽然没有策卡的增益,有着太多的不确定因素,但他有上下两千年的政治智慧,还有诸王大臣的协助,并不是毫无所靠。

而且,说实在话,刘子业也希望看看,在没有策卡的情况下,他自己能做出怎样的政绩……

不过,由于第一次脱离策卡行事,刘子业还是比较紧张谨慎的。

牵一发而动全身,不得不小心为上。

万一一个不小心,其中一项条例有所疏漏,引得士兵不满,那将满盘皆输。

就算能重新安抚平定,恐怕也要脱一层皮,付出一定的代价。

这对于国力不强,国库空虚的刘宋王朝,如此便是雪上加霜,自然是能免则免,不能掉以轻心。

对此并不安心的刘子业,叫来那么多相关大臣,就是为了给自己查漏补缺的。

关键时刻不派上用场,要你们何用……

屯田、度支等官员,与刘戴巢三位重臣一并入殿面圣,见礼之后,刘子业方才说起了自己的目的。

乍一听到裁军的命令,还有所需的大量钱粮,度支官员两眼一黑,懵了。

屯田与度支,总理全国境内所有的户籍垦田,还有赋税的统计与支调。

裁军所需的各项钱粮,必然绕不开这俩。

一听到又要用钱,度支大臣傻眼了,心里苦。

陛下果真是专门给他们臣子出难题来了……

前些天,驾部官员来到他们这边,拿着皇命,掏空了国库,他们看到空虚的账目,欲哭无泪。

还没来得及伤春悲秋,这会儿居然又要支出一笔庞大花销了,度支官员难受,想哭……

再挖下去,国库是真要被挖空了,榨不出来一点。

国库又不是聚宝盆,会自己变出钱粮来。

刚刚被掏空了泰半,留下了一小部分维持朝廷秩序与天下稳定,至少也要等百姓交税,国库才能有点儿余钱。

看到他们哭丧似的面孔,刘子业淡淡瞟了一眼,心里顿时明白了他们的想法。

不过,他也能理解。

国家的钱粮多寡,度支官员最为知悉了,若是并无负担,他们又岂会无故反对! 历史上,第一个大力支持康熙削藩的大臣,就是户部尚书米思翰。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