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开“小课”31(1 / 2)

“老王,你看谁来了。”

一推开寝室门,陈思旭在便大声喊道。

“张旭来啦,老陈早就想你来了,天天嚷嚷。”

王卫国在桌前正写着什么,看到张旭进来,放下笔起身招呼。

张旭朝王卫国笑了笑,喊了一声,“王哥。”

“老王,搭把手,把张旭的床铺好。咱们好开始谈正事。”

陈思旭把张旭行李朝床上一放,急火火的张罗。

“不用,不用,我自己来。”

张旭哪能真让人家两个老大哥给自己铺床,忙从陈思旭手里抢过行李,三下五除二铺好。

弄好的床铺,张旭坐到书桌前,接过陈思旭帮他泡的茶水,“谢谢,陈哥。”

“别纠结这些细节,张旭你快接着上次没说完的继续说。”

陈思旭早等不及了,恨不得张旭马上开始。

王卫国点了支烟,坐在旁边静等张旭开始。

“行,那我接着上次的说。”

张旭也不矫情,直接开始讲。

受限于信息传递缓慢,八十年初的作家们想要获得相对专业的文学知识,渠道极其匮乏。

后世随便在网络上收集到的知识,这个时候价比黄金。

嗡嗡嗡时这些作家正处在接受教育的时候,结果相当一部分未接受到高等教育,知识结构断档。

新老作家交替出现青黄不接。

陈思旭他们这批中青年作家,很多是这种情况。

虽然具备文学创作经验,却缺少系统正规教育,创作经常处在有心无力的尴尬境地。

心中积蓄的想法和灵感郁结已久,受限于技法和思想深度的捉襟见肘,使得情绪释放倍受羁绊。

陈思旭就是这种情况的典型代表。

而张旭不但记忆中的存货很多,后世的专业培训又补齐了短板。

文学素养和专业水平,讲文学写作方面的知识绰绰有余。

而且讲的过程对他自己也是加深理解的过程,是大家共赢的好事。

“很多故事都始于一闪而过的想法,有时候是在回答如果......将会怎么的问题时猛然想到的。

......。”

陈思旭和王卫国有丰富的创作经验,却缺乏基础理论和技能结合的能力。

张旭讲的时候自然要侧重到这方面的知识。

开始的时候,陈思旭、王卫国时不时的插话提问。

随着讲的内容越来越深入,俩人都不提问了,不约而同拿出笔记本,记录张旭所讲内容的重点。

两位后世著名作家,像好学的学生认真记着笔记。

他们这样认真,张旭是如履薄冰,战战兢兢。

他讲的时候,尽量以事实为基础,不融入个人观点和认知。

生怕因为自己的原因,让俩人文学之路走歪了。

“立意可以说就是问一个问题,答案就是故事.

......最初的想法总是会成为立意的一个子部分,它是立意的核心,但孤零零的想法不足以构成立意。”

张旭讲话的声音不大,但培训班租用的校舍老旧破败,声音透过虚掩的房门清晰的传了出去。

培训班还未正式上课,提前报到的学员无所事事到处闲逛。

张旭说的的内容恰恰是他们缺少的知识。

人类的求知欲是永远无法被抑制的。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