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治书御史22(1 / 2)

“说起来,他的父亲你也认识,不,应该说是曾经的弘农王应该认识。”唐瑁提到。</p>

边柳心想,能让刘辩认识或者见到的,那应该是三公九卿级别的官员,或者他们的属官。</p>

拜《三国演义》所赐,三国的历史被后人所熟知,虽然真实的历史可能被打扮的花枝招展,但人应该还是那些人。</p>

该是谁呢?</p>

边柳没有问,因为他现在的身份,是谁都不应该认识。</p>

“治书御史司马防!”</p>

“治书御史?那是多大的官?”边柳表现出一副震惊的模样,其实只是为了掩饰对“司马防”三个字的震惊。</p>

“治书御史,虽然只是秩六百石的官,与县令相近,不过权力却不是县令能比的。能够成为治书御史的人不仅要熟法明律,而且得很有仁望。凡天下诸谳疑事,掌以法律当其是非。”</p>

最后一句话的意思是说,当审案的时候遇到一些复杂,现有条文比较难判决的事情,就要靠治书御史去寻找法律条文,制定具体的刑罚。</p>

类似于司法最高解释权。</p>

治书御史是九卿之一少府的下属官员,但因为离皇帝比较近,权力却可以与九卿之一掌握司法的廷尉分庭抗礼。</p>

这样的情况在东汉很多,就比如,东汉虽然实行的是三公九卿制,但真正的权力却掌握在尚书手中。尚书也是秩六百石的官员,同在少府属下。三公权力大不大,具体就要看他“录不录尚书事”。</p>

当然,大家也不要有少府>尚书>三公这样的错觉,因为少府里面的许多官员都是直接听命于皇帝的,少府本人很可能也得看下属脸色。</p>

东汉的时候,少府的官员逐渐被宦官所替代,这也是宦官争权的开始。</p>

……</p>

边柳在史料上了解到胡昭这个人,是在介绍司马懿的时候提及的。</p>

不过边柳想的是,胡昭也算是颍川名士,门人子弟不可能就那么几个,不可能刚好就让他碰到司马懿了。</p>

但现在结合那少年的年纪,怕不真是司马懿了。</p>

只是,那小子说话的时候怎么“修”里“修”气的?</p>

难道出门的时候抱错了?</p>

“唐公若是担心,我们不如把他二人留在庄子上?”边柳有一种提前发现了副本最终boss的刺激感。</p>

“那怎么可以?这不是君子所为!”</p>

边柳叹了一口气,如此迂腐,难怪他会被李旦给说服了。</p>

不过和这样的人相处,倒是不用像在李家兄弟身边那样紧张,虽然李旦他们救了自己。</p>

“唐公心胸宽广,是在下失言了。”</p>

唐瑁见眼前少年虽然没有束发,一副蛮夷做派,但见其行为举止一直在模仿自己,颇有仰慕中原之意。而且言语虽然浅薄,却也守礼,于是也没有怪罪。</p>

他说道:“我不知道李旦他们是怎么说服你答应这件事的,但是你现在想要扮演好弘农王的身份,明显还差得远,从现在起,你要多看多听,少说少做。尤其是在面对外人的时候。”</p>

“在下谨记!”</p>

“好了,你出去吧!”</p>

……</p>

第二天,唐瑁居然就把事情办成了,胡昭真的来给边柳讲课了。</p>

当然,一同学习的还有跟随他的两人,以及许多年纪更小的唐家子弟,加上疑似司马懿的稚童。</p>

边柳他们三人,在这里可谓是格格不入。</p>

因为课堂上讲的是启蒙篇。</p>

“宋延年,郑子方,卫益寿,史步昌……</p>

朱交便,孔何伤,师猛虎,石敢当……</p>

姓名讫,请言物。”</p>

这是汉代版本的《百家姓》。</p>

“稻黍秫稷粟麻秔,饼饵麦饭甘豆羹。”</p> 这是介绍粮食的。</p>

返回